为促进海洋核动力装备产业化,中国核电、上海电气等5家企业拟共同出资10亿元,在上海成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暂定名)。 图 | 中国核电公告截图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8月10日晚间公告,拟与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能电力)、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暂定名),新公司的设立符合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有助于推动船舶核动力军民融合发展,有利于多元产业合作,整合资源,促进公司未来经济增长。 图 | 新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 海洋核动力装备是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在民用领域,可为海上油气田开采、海岛开发等领域的供电、供热和海水淡化提供可靠、稳定的电力,也可为破冰船提供推进动力,在军事领域也有很多用途。 根据公司章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海洋核动力装备开发、建造、运营和管理,生产、销售电力、热力、淡化水及相关产品等等,经营期限为60年。 公告称,最终持股比例以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方签订的投资协议为准。 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中国已将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列入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和核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前已开展相关标准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他说,该平台建成后,预计将率先用于海上石油勘探、天然气开采等领域。 王毅韧说,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对海上资源的开采非常重要。但在海上作业,能源是个问题,目前的方法是带着柴油发电机,但很费事,对海洋环境也不好。同时,西沙、南沙群岛有人居住和生活,他们所需的能源也要依靠柴油发电机。此外,未来一些大型船舶,也需要海上核动力。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也称海上核电站。2016年年初,国新办举行的国内首部涉核领域的《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透露,中国的海上浮动核电站正在规划当中。中国致力于建设海洋强国,而海上核电站有利于中国对海洋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利用。 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的工作原理是,把核反应堆安置在船舶上,由船舶开往那些需要电源的海洋,比如,南海、渤海和东海。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在国内属于首创,尽管中国核动力平台的研发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已拥有多艘核动力舰船,民用核动力船舶建造尚无先例。 不管反应堆是安置在核动力舰船身上(比如潜水艇和航母),还是安置在民用的船舶身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介绍:“这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 图 | 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 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好比是把一个在缩小版的陆地核电站移植到船舶身上。不过,由于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存在巨大差异,相关的技术要求自然有异。基于海洋的特殊环境,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的反应堆结构紧凑、重量集中、重心低、抗倾斜,摇摆能力和抗冲能力强。 小堆研发推动海上核动力平台发展 为推动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的发展,核能企业正在研发一种体积和装机规模更小的核反应堆。 在2016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上,中核集团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军用核动力技术,玲珑一号(ACP100)小型核反应堆。不同于大型核电站那些巨型核反应堆,这种小型核反应堆采用模块化设计,并且适合在海上使用。 图 | 玲珑一号(ACP100) 除中核集团外,中广核也将目光瞄准了小型堆技术。去年1月13日,中广核对外公布,国家发改委复函已同意其申报的ACPR50S海洋核动力平台纳入能源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海上小型堆ACPR50S正式立项,预计2017年启动示范项目建设,2020年将建成发电。 图 | 海上小型堆ACPR50S 另外,国家核电旗下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在小型堆方面的研发同样获得重大进展。该院此前公布的资料显示,其研发的小型堆CAP200是基于非能动系列化研发平台和核电重大专项研发成果的紧凑型压水堆小堆型号。中科院正在对铅基反应堆进行系统实验和工程技术验证,并计划在全球率先研发出只有集装箱大小的迷你型核电源装置“核电宝”,以满足海岛海洋平台、偏远地区分布式供电需求。 未来市场规模巨大 目前,中国集团、中广核、国家电投等核能企业已经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船舶企业进行了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的研发合作。 1月20日,中核集团、上海市、中船集团在京签订了三方投资平台《合作意向书》,其内容是“出资设立海洋核动力装备投资平台”。中核集团董事长王寿君在会上表示,此次合作三方强强联合,能够促进国家相关项目的产业化发展。 与中船集团相比,中船重工在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方面走得似乎更快一些。“中船重工是我国拿到海上核电路条的第一家企业。”媒体此前引述中船重工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忠的话说。在产业方面,据吴忠介绍,仅就海上石油钻采方面的需求而言,未来市场规模就逾1000亿元。根据测算,渤海湾每年将形成500亿元的核动力装备制造产值,而南海的规模则会更多。 据中船重工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朱涵超此前介绍,中船重工的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建设投资约为30亿元。建成后,在全寿期40年内通过售电可实现销售收入约226亿元。为满足渤海油田的能源需求,集团将先后批量建设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综合参考中国核电、澎湃新闻、第一财经等整理) 声明 以上内容由中国核网整理,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未经中国核网的明确授权和许可,任何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不得擅自转载。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