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国在南海部署“海上神器”引西方关注 打破美国纪录!

发布时间:2017-8-15 09:30    来自: 全球军事热评

近日相继传出中国准备在南海部署移动式海上核电站和测试水下滑翔机的消息,据香港《南华早报》11日报道,“中国已宣布一个新的重大合资项目,将为在南海甚至更远地区建设海上浮动核电站注入动力,从而推动中国的海上核能力。”报道提到的项目是中国核能电力公司与其他多家公司共同出资1.5亿美元,设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新公司的成立将促进中国的海洋核动力发展,这与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雄心壮志相符”。

 

  据介绍,浮动核电站被誉为续航极强的“充电宝”,消除了能源输送的障碍,非常适用于孤岛、远洋、极地等特殊地点。《南华早报》援引香港城市大学核专家的分析认为,虽然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技术尚不成熟,但中国和美国等都在投入“巨大的精力”进行研发。“海上浮动核电站通常比岸上核电站要小,发电能力不及后者,目的是保持移动,这样就能漂浮到任何港口或岛屿,从而拥有远程电力”。

 

  尽管新公司在声明中没有说具体如何或在哪里使用相关核技术,但报道称“观察家认为很可能会在诸如中国南海地区部署海上核电站”。报道还援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军事专家许瑞麟的话称,除了为中国南海上的基础设施提供电力、淡水这类实际用途外,海上浮动核电站还有支撑中国海上强国地位的象征意义。澳大利亚防务力量学院地区安全专家卡莱尔·泰勒则表示,一旦中国在南海部署海上核电站,将使岛屿的生活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北京也有理由为其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在南海部署了‘具有破坏性的’技术设备,以加强自己的领土野心。”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11日则用更为耸动的语言描述了“中国在南海的另一种新装备”。报道称,中国上月在南海“国际航道”布设了12台“海翼”水下无人潜航器开展“科学观察”。今年3月,正是这种潜航器在测试中达到6329米的最大下潜深度,打破美国保持的同类设备世界纪录“北京可能正利用这种新装备支持其在南海地区的扩张”。  

 

  据介绍,“海翼”潜航器属于水下滑翔机,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下观测平台。它最大的优点是能源消耗小,水下噪声低,可以长时间在水下巡航。中国科考队近日在南海布放的12台“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提供了详细的海洋环境信息,数据实时传输回陆地实验室,对气象预报、海洋监察等有较大应用价值。

  对于这种科研装备,美媒却认为它具备一定的军事用途。报道称,美国就用多达130台不同类型的水下潜航器收集全球海洋的水文资料,这些信息对于潜艇行动和反潜作战非常有用。潜航器也可作为秘密的侦察工具,避免操作人员靠近外国海岸。而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专家西尔维娅·米希拉则表示,凭借无人水下潜航器的探测能力,可以使“海洋透明”,有可能改变未来战争的形式,因此中国才会对这种新兴的水下无人机产业投以巨资。 

 

  无论是海上核电站还是“海翼”水下滑翔机,都不是首次对外公开,例如2015年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上,就公开展出过“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反应堆浮动核电站”模型;2016年的“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也公开介绍过“海马”号4500米作业级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燕”“海翼”深海滑翔机等多种无人潜航器的实物和性能。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和国力的提升,这些新装备投入使用、造福社会无可厚非。这些装备之所以突然引起外媒关注,恐怕更多还是因为它们被强行与南海挂上钩。他认为,中国与东盟近日达成的“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让某些域外势力不满,希望借机重新挑起“中国威胁论”。只是这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老把戏,恐怕有心之人都能识别得出。

 

上一篇:中俄签署核能领域谅解备忘录下一篇:说核 | 这种战,核电怎么打?

推荐阅读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8月22日,中核二三召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公司党委书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8月1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海阳辛安核电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2024年8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宋克祥任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8月12日,“廉洁南昌”发布消息称,中国广核新能源控
精彩图片
  •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