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不同,金砖银行更多扮演功能性银行的角色,更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但优先投资哪个领域、如何应对西方对基础设施建设破坏环境的质疑、如何平衡金砖五国的利益? 当地时间2014年7月15日,巴西福塔莱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举行。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领导人已签署协议,将成立新的开发银行,并将建立应急储备基金。 (东方IC/图) 从7月15日“金砖五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在巴西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下称金砖银行)起,各界就对其1000亿美元的初始核定资本的使用计划产生极大兴趣。 2014年7月15日至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举行。在这次峰会上,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想是在2012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美国金融危机以来,金砖国家为避免在下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货币不稳定的影响,计划构筑的一个共同的金融安全网。 根据金砖国家15日发表的宣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总部将设在中国上海,首任理事长来自俄罗斯,首任董事长来自巴西,首任行长来自印度。该行初始授权资本将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购资本将为5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国均摊。金砖五国表示,金砖银行的宗旨是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这意味着,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历史文化、疾病救助和扶贫项目等领域的广泛关注不同,金砖银行更多扮演功能性银行的角色,更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 “目前国内舆论的重心都在讨论如何做基础设施上,而忽略了后半句讲的‘可持续’。”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朱杰进说,后者才是更应关注的问题。 由于具体的资金安排细节尚未出炉,金砖银行将如何围绕上述两项宗旨进行投资就显得越发神秘。 最近,哥伦比亚大学金融学教授斯蒂芬妮˙格里菲斯-琼斯(Stephany Griffith-Jones)对英国媒体表示,她刚刚为联合国撰写了一份金砖银行讨论稿,其中金砖银行已经认定太阳能是他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尽管具体资金和项目安排还需时日,但金砖银行对太阳能的发展“非常兴奋”。 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分析师帕拉蒙˙迪伯(Pramod Dibble)评论说,南非、印度、巴西等国普遍面临缺电危机,与其贷款耗费巨资改造升级当地输电系统,还不如发展更多分布式的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而一旦金砖银行确定小型分布式发电系统成为主要资助对象,那此举对金砖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将是“极其重大的事件”。 巴西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非营利组织Ideal Institute总裁莫罗˙帕索斯(Mauro Passos)表示,金砖银行优先发展清洁能源的举措,正是其区别于其他开发银行的差异。 在此之前,尽管私人资本对可再生能源投资已经有巨大增长,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成本、低收益和风险性,推动其增长的资本主要来自公共部门。格里菲斯-琼斯在一份名为《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融资:机制和责任》报告中提出,欧盟不应该对私人资本和低收入国家投资可再生能源有过高期望和要求,而应该建立更丰富的融资机制,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推广问题。 实际上,早在金砖银行提出成立之初,新能源就是其重点方向之一。2012年3月,金砖五国第一次讨论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就提出该银行可提供资金支持包括绿色技术等在内的多个领域。包括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内的经济学家就曾提出资金用于利用绿色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 在格里菲斯˙琼斯看来,可持续发展成为金砖银行的重点内容,背后有着必然因素。首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均为碳排放大国,更为重要的是,从2010年起,金砖五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领域中已经悄然崛起。她发现,2010年之前,全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一直被发达国家主导,但2010年开始,这一现象已经被逆转,发展中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猛增,其中绝大部分的投资都来自“金砖五国”。 但在朱杰进看来,投资方向倾向于绿色领域,还仅仅是金砖银行强调“可持续”的一方面,更重要的背景来自金砖五国需要应对西方社会对新兴经济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强烈质疑。 “西方价值观一直认为,发展中国家做基础设施建设,那就意味着破坏环境。”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说,对于水电站等项目,在西方价值观中则无疑是反对的,“水电、核电等基础设施项目,也一直不被世界银行支持”。 而如今,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对金砖五国都有着重要意义。此前印度一直依赖世界银行的贷款支持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印度从世界银行获得的资金越来越少,金砖银行将会成为新的融资渠道;对中国来说,金砖银行可以将巨额的外汇储备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化解国内过剩的基础设施建设产能,让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 朱杰进表示,这样的背景下,核电站、水电站等原来被世界银行否定的贷款项目将可能被重新捡起,对环境保护而言到底是福音还是灾难,就取决于金砖五国到底要坚持怎样的发展理念。 “这实际就成为一场标准之争。”朱认为,到底是遵循西方认为基础设施建设破坏环境的价值观,还是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成为急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金砖五国必须解决的问题。 “那么,能不能将对建设水电站的担忧变成更为严格的审核和管理,将对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担忧变成发达国家以更优惠的价格转移环保技术?”沈逸认为,中国需要发出自己的主张,那便是将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 反对者认为,由于缺乏具体的环境审核措施,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新拾起已经被西方抛弃的大坝建设,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则可能是重蹈西方覆辙。 在金砖五国内部,声音也并非完全一致。印度和中国希望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但俄罗斯却希望向中国销售更多油气。西方媒体认为,如果中国大力发展太阳能,那么对天然气的需求则会下降,而俄罗斯毫无疑问将继续坚持发展油气。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