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生”的传帮带 为了核电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我国确定了“压水堆-快堆-聚变堆”的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快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而在我国发展快堆的“实验快堆-示范快堆-商用快堆”技术路线中,实验快堆是开局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对快堆技术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掌握快堆技术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等。我们通过实验快堆项目积累了钠冷快堆的设计建造经验,未来还将通过示范快堆项目实现我国钠冷快堆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徐銤院士介绍。作为当今世界上仅有的4座实验快堆之一,中国实验快堆的功能和应用范围正在扩展,显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地位。 原子能院的实验快堆既是我国唯一的快堆技术试验、应用、研发平台,也是我国开展闭式燃料循环技术研发的主要设施之一,会用于材料辐照考验、燃料辐照考验、同位素生产、国产化设备仪表考验、示范快堆核电站运行人员培训、运行维护技术研究等方面。目前已经在示范快堆燃料与材料方面开展了相关的辐照考验工作,并与美国、法国讨论了为其它国家进行辐照考验的工作计划。 近年来,通过实验快堆项目的实施,我国已经陆续掌握了池式钠冷快堆的核心工艺技术,包括钠冷快堆的反应堆物理、热工设计等关键技术;掌握了钠冷却剂的物理化学特性,掌握了钠净化、处理等技术,建设了核级钠的生产能力;提供了燃料和材料辐照考验的设施,为自主研发快堆燃料和材料提供了实验基础;积累了快堆系统和设备运行经验,例如钠系统、氩气系统、钠水直流式蒸汽发生器等。 除了这些,实验快堆项目还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设计人员和运行人员。“人才永远是事业兴旺的关键。”原子能院院长万钢说,“实验快堆项目在核工业的困难时期保住了快堆队伍,培养了高水平人才,为我国快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的组织基础。” “钠冷快堆是第四代核电技术中最成熟的堆型,率先发展钠冷快堆,对我国迅速抢占核电技术制高点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正在研究的行波堆、ADS、铅(铋)快堆等,都直接利用了实验快堆项目的技术和人才积累,从而使我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关键技术,取得跨越式发展。”原子能院副总工程师张东辉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行波堆项目由原子能院的快堆团队直接参与,在国内承担主要技术责任,同时还向行波堆公司输送了一批人才。在ADS、铅(铋)快堆等项目的策划、设计研发工作中,也有原子能院快堆团队的参与。 “最重要的还是中国实验快堆的建成大大增强了我们独立自主设计开发新堆型的自信心。”杨红义主任说。 “模范生”的再创新 从快堆技术的早期预先研究,中国实验快堆的设计、建造与运行,到中国示范快堆的设计、研发,再到中国商用快堆的预先研究,中国的快堆技术在发展中,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技术路线与技术体系。 我国快堆始终坚持将反应堆安全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无论是实验快堆设计还是示范快堆设计,我国的快堆发展都将反应堆安全作为最关键的因素予以考虑。实验快堆拥有非常好的固有安全性,对于公众和环境的影响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而示范快堆在其基础上更进一步增加了安全系统的配置数量和能力,进一步保证了其安全水平。 我国快堆重视技术的继承性,有效加快了研发进度。我国在实验快堆项目之后直接开展了示范快堆的工程设计研发。在很多重要的技术方案上,例如池式结构、氧化物燃料、连接一回路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等方面,我国快堆都保持了设计思路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有效降低了设计与研发风险,加快了设计与研发进度。 我国快堆充分借鉴了国外成熟经验,提升了自主化水平。我国快堆技术虽然研发启动早,但设计与建造工作开始较晚。为加快发展速度,我国充分向国外先进国家学习,明确了在设计中需要攻关的重点问题。现在看来,中国实验快堆虽然建成时间比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等国都要晚,但是其自运行以来主要设备表现良好,未出现重大需要整改的设计问题。 目前实验快堆已经完成了上一个阶段的功率启动试验运行任务,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大修工作,系统和设备状态良好,具备再次启动和功率运行的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时间里,实验快堆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突破,基本达到了‘建立装置、掌握技术、培养人才、开展实验’的建堆目标,完成了全部调试任务,实现了满功率运行,并且开展了相关试验工作。”万钢院长说:“项目的验收完成,标志着中国实验快堆这个重大科学工程的圆满完成,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培养了一支在快堆设计、调试和运行技术领域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为国家的核电事业和快堆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