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担忧发射中出现核泄漏和太空危机。彭光雄教授告诉记者,太空核能装置由于有放射性物质,原则上也存在核污染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两个阶段,一是发射阶段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污染地球大气环境;二是在天文距离的飞行阶段反应堆意外自行启动可能造成太空污染。
该反应堆项目主管帕特·麦克卢尔表示,发射阶段出现事故影响并不大,辐射量最多‘相当于乘坐飞机’。即使发射过程中出现铀残留物爆炸,辐射峰值剂量也远低于1毫雷姆,相比之下,美国人平均每年接受的辐射剂量为620毫雷姆。而且为防止反应堆意外自行启动,研究小组为该小型核反应堆设计了“自控功能”,一旦反应堆出现故障将会自动关闭。
“虽然可以在设计上尽量减小这些风险,但不可能完全避免。”彭光雄举例说,福岛核电站出事故之前也是有自动关闭设计的,但关键时刻安全设计全部失灵最终导致灾难。如果装有大量核材料的装置从空中高速坠落地面,就会犹如天上掉下个“福岛”,后果难以预料。
麦克卢尔宣称,人们总认为这会将“切尔诺贝利城”带上太空,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危险。彭光雄也表示,目前的太空反应堆功率还相对较小,所携带的核燃料相对较少,也有一些安全方面的设计,可尽量将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