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过,2014 年以来我国核能发电量较之前有了明显增长,但核能发电量占比较其他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7年国内核能发电量为2474.69亿千瓦时,占全国各类电源总发电量的比例仅为3.94%。 与此同时,核电建设周期延长,装机增速明显放缓。2017年,全国核电装机达3582万千瓦,完成规划目标28.5%。核电投产规模明显减小,2017年仅投产2台共218万千瓦。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随着电力工业进入新常态,电力消纳“症结”逐渐凸显,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遇到现实阻力,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相关政策解决“弃能源”问题。“与风、光、水以及局部地区煤电相比,核电的利用小时数相对较高。但从核电本身发展的角度看,消纳问题确实是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而且范围有可能持续扩大。” 核电设备发展成行业大趋势 那么,核电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有业内专家表示,由于核电的特殊性,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技术与安全应用也应该摆在首位。“核电的建设周期4-5年,其中设备采购周期为3-4年。如果政策性支持到位,加之企业积极配合,根据我国目前在建和拟建核电站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出现核电竣工高峰期,核电企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该专家称。 根据此前发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核电“十三五”规划》,有研究机构预判到2022年我国核电总体装机容量将超过68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2017-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在为13.25%,核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作为核电的核心产业,核电设备的国产化是核电设备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国在建核电站的国产化率平均达到70%左右。在核电设备部件中,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对内构件控制杆燃料装卸料设备、一体化安全壳顶盖等均已实现100%国产化,国内厂商的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为加速我国核电自主化进程,在高起点上实现自主创新,国家成立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未来我国三代核电站的建设更多的倾向于运用AP1000系统。我国目前正在实行《AP1000设备国产化实施方案》,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依托目前四台机组的制造,全面掌握AP1000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从第五台机组开始,我国AP1000设备可以基本实现国产化,未来3-5年将是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的黄金期。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