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核电用钢:从跟跑到引领

发布时间:2018-7-13 09:25    来自: 人民网

日前,鞍钢成功研制生产四代核电快堆技术用不锈钢,经专家评价,生产的钢板性能指标控制较好,满足后续试验要求。

 

2017年7月,鞍钢承接四代核电快堆技术用不锈钢产品研发任务以来,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四代核电快堆技术用不锈钢的实验室试制,化学成分、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与确定,实现了成品钢板的生产。

 

2009年至今,在公司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鞍钢核电用钢产销研团队的共同努力,鞍钢核电用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引领,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及完善的质保体系,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核电用钢团队助推鞍钢产品“驶入”核电用钢“蓝海”

 

鞍钢核电用钢团队的大部分成员,都是第一次接触核电用钢领域。2005年左右,我国核电技术的国产化程度并不高,许多难题攻关都需要外国专家来进行技术支援。

 

当时,国内核电机组建设项目较少,核电用钢需求量也不是很大。尤其在2006年到2009年的三年间仅承接了一单70余吨的核电用钢合同。但与大多数技术人员只着眼于手头儿工作不同,善于钻研的鞍钢核电用钢团队成员们挤出更多时间用于科研理论、核电项目信息收集及实验室新钢种研制,敏锐地捕捉到核电必将成为未来能源的主要支撑,是改善世界气候条件的必由之路。

 

团队成员们一步一个脚印,踏上了核电用钢从“浅海”向“深海”过渡的技术储备之路。他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利用平凡的三年时间在实验室完成了近20余种试验钢开发!逐渐成长为核电技术领域“百科全书”式的技术“达人”。

 

而之后的事实证明,那几年积累的知识和储备的技术为鞍钢后来的核电产品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他们能够坦然面对核电用钢客户苛刻要求,直达“蓝海”的信心来源。

 

面对技术国产化、材料本地化、设备自主化等巨大挑战,团队成员咬紧牙关,迎难而上。针对不同品种的钢种性能,团队成员不分昼夜地跟踪每一块钢板的生产过程,时刻监控着钢板的性能,并通过频繁的取样分析以及实验室模拟试验,设计出满足生产要求的工艺,使制约生产的难题迎刃而解。

 

此后,鞍钢核电用钢团队的科研成果纷至沓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研发出核一级设备安注箱装备用钢并供货,为核电机组堆芯撑起“保护伞”;

 

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1200吨核电用钢乘“华龙一号”首次走出国门,用于海外首个在建的“华龙一号”核电项目——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机组;

 

成功研制超宽幅双相不锈钢,结束了我国核电用双相不锈钢板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我国特种钢材的短板,达到世界领先,是我国核电关键设备与材料国产化、自主化的重大突破;

 

独家供货全球首个“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5号核电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支撑用钢,打破国外垄断……

 

近几年来,鞍钢核电用钢先后在中厚板、热轧、冷轧及螺纹钢筋等领域取得了突破,跨跃碳钢和不锈钢两大领域,现已成功开发各类核电用钢40多个牌号、70000余吨,相关产品仍保持独家生产、替代进口,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出口海外。

 

与国内十余家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业主、设计院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涉及华龙一号、AP1000、CAP1400、CPR1000、EPR等不同核电技术,已广泛应用在三门、海阳、宁德、阳江、台山、福清、防城港、巴基斯坦K2、K3等国内外20余座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12下一页
上一篇:阳江核电5号机组完成调试 已具备商业运营条件下一篇:中国核电生力军探路英国:“华龙一号”评审迄今均正面

推荐阅读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8月22日,中核二三召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公司党委书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8月1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海阳辛安核电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2024年8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宋克祥任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8月12日,“廉洁南昌”发布消息称,中国广核新能源控
精彩图片
  •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