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燃料崭露头角 伴随核电规模化发展,以及自主核电品牌诞生,中国近年来在先进核燃料领域的研发投入逐年增长。除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压水堆燃料组件外,我国在高温气冷堆、快堆、铅基堆等堆型的燃料研发方面展开了攻关。 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锋在上述核工程大会上透露,先进燃料研发离不开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中国目前已建立起完备的核燃料制造及研发工业体系。 据了解,我国目前已掌握世界上主要压水堆、重水堆等核燃料组件的生产制造技术,已建成AFA3G、CANDU-6、AP1000、HGTR等类型燃料元件生产线,可全面满足我国核电发展和“走出去”需求。但是,大部分压水堆核电站所用的燃料组件是中外合作,引进设计和制造技术在国内制造而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商业核燃料元件一直是中国核电的短板。而且,基于国际上自主开发反应堆型号要配套核燃料元件研发的惯例,燃料元件短板也掣肘着中国核电“走出去”。 不过,这个短板正在补上。 记者此前从中核集团了解到,该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系列燃料组件已经获突破性进展,预计今年将陆续实现工业化应用,将用于华龙一号核电站,性能与国际先进燃料组件相当,能够满足国内外开工建设的华龙一号工程的燃料需求。此外,中广核也已研制出自主品牌的12英尺核燃料元件STEP-12。记者了解到,根据已完成试验的数据,STEP-12核燃料元件的综合性能已经与目前批量采用的国外成熟核燃料元件相当。 在新型核燃料尤其是ATF领域,中国正紧跟国际步伐。 2016年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与《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明确了ATF相关重点研发任务。国家能源局今年初印发的《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我国要研制ATF元件,研制性能优于M5、ZIRLO合金的新锆合金包壳材料。该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ATF应完成可行性验证及初步设计,适时启动材料堆外性能测试、堆内辐照考验;同时在第一代ATF反馈基础上,积极优化革新型第二代ATF燃料新材料选型论证及关键技术研究。 据了解,我国已经设立ATF重大科研专项,并组织起一支由核电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组成的“国家队”和产业联盟,旨在突破相关技术难点,努力跻身在该领域的全球第一方阵。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去年6月,ATF国家重大专项已在概率设计、评价准则与选型方法、燃料元件三维分析软件开发及行为研究、安全分析评价、概率安全分析、离子辐照方法与分析等燃料总体设计、系统评价方面取得研究成果。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