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二、核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在运核电机组数量不断增长,第三代核电技术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专家认为,未来核电发展要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从而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预判到2022年我国核电总体装机容量将超过6800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2017-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在为13.25%,核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2017-2022年中国核电设备总体装机容量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核电是一个长生命周期行业,前期投资大,工程建设、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制约其发展,同时在电力改革的影响下,降负荷运行也使得核发电量损失较大。对此,报告建议,要通过改进优化设计、建安一体化、模块化制造、标准化与批量化建设等手段,降低三代核电项目工程造价;把发展先进的核电站运维、检修技术作为提高核电站运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降低运维成本;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增强核电站运行灵活性,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 “核电行业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选择,将在我国低碳能源体系中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在《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编委会主编张廷克看来,未来30年是中国核电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建设核电强国的关键阶段。 报告显示,核电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量的10.6%,我国对化石能源依赖过大,核电发电量仅为总发电量的3.94%。《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8800万千瓦。从目前国内情况看,要想实现规划目标,未来几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建设6台至8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 “我国核电产业发展要有新作为,全力推动核电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核电强国。”张廷克介绍说,我国采取“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在2035年前,自主三代压水堆技术将是国内新建核电的主力堆形,华龙一号、CAP1000/1400将在国内规模化发展。到2035年后,我国核能的生产方式将向压水堆与包括快堆在内的先进核能系统匹配发展方向转变。 当前,全球核电产业虽然受到诸多因素冲击,但报告对未来核电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并建议要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以核电为龙头,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从而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