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时钟回拨至1978年12月,彼时,我国做出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几乎与此同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会见法国外贸部长后,宣布引进两座法国核电站设备。 1982年12月,国务院批准采用法国核电技术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却让实施者们一筹莫展,在我国一穷二白的时候,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找? 据介绍,大亚湾核电站引进的是法国M310技术,其总投资高达40亿美元,而那时,我国一年的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危难之时,一个“借贷建设、售电还贷”的声音脱颖而出,具体做法是:向银行借贷进行建设,建成后将电卖给香港换取外汇。“借贷建设、售电还钱”也打破了我国重大项目由国家投资的模式,成就了“零资本裂变”的奇迹。 经历了艰苦的谈判,合营合同最终谈定。1985年2月9日,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广核前身)举行了盛大开业典礼,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最大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由此诞生。 核电要发展,人才必须过硬。为此,80年代末,大亚湾核电站派出110多名员工,前往法国学习核电技术。这些怀揣梦想、不负众望的年轻人,学成归国后立刻参与到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中来,并且提前两年从法国人手中接过了核电站的运营重担。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他们参与了岭澳一期、岭澳二期以及我国后续核电站批量化建设,成为我国核电行业的中坚力量。 从1987年8月7日到1994年5月6日,经过近七年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