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业界普遍认为,今年核电审批重启将是大概率事件。而三门核电机组运营情况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指标。 业内专家预计,今年预计有6-8台核电机组获得开工路条。通常一台核电机组带动的投资规模大约200-300亿元人民币;6-8台新机组意味着将撬动2000亿规模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国内至少有14台三代核电机组已完成前期准备,静候核准开工。其中包括,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站2台CAP1400机组、三门核电二期3、4号机组、海阳核电二期3、4号机组、陆丰核电1、2号机组、徐大堡核电1、2号机组;还有4台应用华龙一号技术的机组,包括惠州1、2号机组和漳州核电1、2号机组。 CAP1400总设计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介绍,CAP1400前期工程设计已完成,机组成熟,支撑工程设计的设备已签订合同,其中不少已制造完成,开工准备充分。通常核电项目在审批核准通过后,一个月左右浇灌第一罐混凝土,项目从工程建造意义上正式开工。 业内推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机型最有可能成为率先获批重启的核电项目。据了解,CAP1400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不仅全面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其关键安全指标较传统核电提高100倍,符合当前最高安全标准。 中国成为三代核电发展高地 世界上第一座陆上压水堆原型核电厂——希平港(Shipping Port)核电站是1957年采用美国西屋公司的技术建成并运行。在1966年到1980年期间,随着核电技术成熟和“石油危机”催化,全球核电进入发展机遇期,共有242个核电机组投运,平均每21天就有一个机组建成。 1979年美国三哩岛和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两次核电事故导致全球核电建设陷入发展瓶颈期,推动先进技术解决安全性和经济竞争性问题成为核电届的共识,美国和欧洲分别提出了第三代核电技术要求。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