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底 当全世界发电量增速仅为3.7%时 中国却以8.4%的迅猛增速领跑全球 全年发电量达到71118亿千瓦时 几乎是以“一己之力” 生产了全球超过1/4的电量 平均每2秒产生的电力 就足以满足一个中国人 一辈子的电力需求 ▼上文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按76岁计,人均用电量参考2018年数据;下图为2018年世界各国发电量TOP10,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不仅如此 放眼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还是第一个 也是唯一的一个 拥有近14亿的超庞大人口 却依然能做到全民通电的国家 ▼上海夜晚卫星图,灯火通明的城市,图片来源@NASA 中国,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I 70.4% 2018年中国人使用的所有电力中 70.4%来自于火力发电 可谓是全国电力的大半壁江山 ▼2018年中国火力发电量占比,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高耸的烟囱或宏伟的冷水塔 是火力发电厂最常见的特征 ▼随着处理工艺的进步,火电厂的烟囱逐渐被脱硫塔取代;下图为雾气中的冷水塔,电厂中被加热的冷却水在冷水塔中冷却后循环使用,摄影师@孟祥和(请横屏观看) 煤炭、石油、天然气 甚至秸秆、垃圾等等 都是可用于火力发电的燃料 由于燃料易得、技术成熟 火电厂的分布极为广泛 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 ▼内蒙古霍林郭勒锦联电厂,摄影师@鹿钦平 ▼临水而建的广州市华润热电厂,摄影师@陈国亨 而在中国这个“煤炭大国” 火力发电则又命中注定 将成为燃煤电厂的天下 其装机容量在所有火电厂中 占比几乎接近90% 全国5800多处大小煤矿 年产约36.8亿吨原煤中 超过一半的产量 都将运往这些电厂熊熊燃烧 ▼以上数据来源中电联《2018-2019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下图为安徽宿州汇源发电厂,右下角为电厂储备的煤炭,摄影师@尚影 这就意味着 火力发电的版图 必然与煤炭生产的格局息息相关 在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北方地区 火电装机容量占比超过70% 是最主要的电力来源 ▼以上“北方地区”包括东北、西北(除青海省外)和华北地区,以及山东和河南两省;下图为2018年全国各地区发电类型及装机容量占比,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 山东、江苏、内蒙、广东、河南 山西、浙江、安徽、新疆、河北 以上火电装机容量排名的前十位中 多个南方沿海省份同样赫然在列 甚至远超诸多煤炭大省 这些“特殊”的地区 往往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对电力的需求格外旺盛和强烈 ▼2018年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用电量对比,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在迫切的用电需求下 众多火电厂拔地而起 例如仅在广东一省 2017年的火力发电量 已达到3165亿千瓦时 比产煤大省山西还要高出26% 而要产生如此量级的电力 用于发电的煤炭将以亿吨计算 然而 像广东这样的电力负荷中心 大多并非煤炭产区 距离最近的煤炭基地 也可能相隔千里之遥 如此大量的煤炭该从何而来? ▼我国使用的煤炭包括自产和进口两部分,但煤炭进口量目前仅为全国煤炭消费量的约1/10,因此下文主要讨论自产煤炭的供应。下图为广东省广州市华润热电厂,摄影师@刘文昱 要回答这个问题 不如先将目光转移到 山西大同与河北秦皇岛之间 这里连接着一条声名赫赫的铁路 它以不到全国铁路0.5%的营业里程 完成了全铁路近20%的煤炭运量 相当于每秒就有14吨煤炭 搭载着钢铁轮轨呼啸东去 奔向千里之外的渤海之滨 这就是大秦铁路 这是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 单列列车全长近4000米 相当于10-20列高铁列车相连 煤炭运至秦皇岛港后 便可通过成本更低的海运 运至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 ▼河运运输费用大约为铁路运输的30-60%,海运则更便宜;下图为大秦铁路,注意列车的长度,摄影师@姚金辉(请横屏观看) 2008年春节期间 南方地区雨雪冰冻肆虐 大量输电、运输线路受损 近17个省被迫拉闸限电 而就是在这个时期 大秦铁路单日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 并持续了整整20天 大量煤炭燃料源源不断地送往南方 可谓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秦皇岛港口堆放的煤炭,图片来源@VCG 而大秦铁路也仅仅是 中国煤运铁路网络的冰山一角 预计到2019年10月 又一条重载线路蒙华铁路即将建成 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的煤炭 将由此直抵华中地区 这条铁路全程跨越7个省份 一次建成里程超过1800余千米 堪称世界之最 ▼陇海铁路郑州段旁的火电厂,摄影师@焦潇翔 届时 以多条重点线路为核心 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 以及沿海、沿江等六大区域 将通过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成一片 而这个庞大的运输网络 如同一条条钢铁动脉 将全国75%的煤炭送往四面八方 ▼其他煤炭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航运等,目前中国煤运通道网络共“九纵六横”,下图为其中部分重点线路,制图@郑伯容&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然而 随着用电需求高速增长 浩浩荡荡的“西煤东运”“北煤南运” 仍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在主要的电力负荷中心周边 往往以中小型火电厂居多 这些电厂建设成本低、建站速度快 但在生产等量电力时 耗煤量却比大型电厂高出30-50% ▼位于城市中的西安灞桥热电厂,目前总装机容量24.9万千瓦,摄影师@李顺武 不但如此 在技术和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 这些中小型火电厂产生的烟尘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 也难以得到统一和高效的处理 于是自20世纪60年代起 在煤炭矿口、中转港口附近 众多大型火电厂开始崛起 ▼山西古交发电厂,邻近煤炭矿口,也称坑口电站,摄影师@陈剑峰 ▼浙江台州第二发电厂,邻近港口,也称港口电站,摄影师@汪开敏 例如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托克托电厂 距离准格尔大型煤田仅50km 装机容量达到672万千瓦 位列世界燃煤电厂第一位 大型坑口、港口电厂的建设 能大大减轻煤炭运输的压力 提升燃煤效率、统一控制排放 但是电厂与负荷中心之间 有时相隔达到数千千米 这又该如何解决? 答案其实很简单 就是输电 但要实现起来却并非易事 毕竟在如此遥远的输电距离下 线路的阻抗已然无法忽略 人们只能尽量降低传输电流 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线路损耗 这就意味着 传输功率一定的情况下 在保证经济性的同时 必须尽可能提升输电电压 ▼传输中的损耗Q可以通过公式Q=I²Rt计算,当电阻R无法忽略时,电流I越小,则损耗越小;而输电功率计算公式为P=I×U,因此当功率P额定时,为了降低电流I,则必须提升电压U;下图为康定折多山云海中的线塔,摄影师@李珩 1954年时 我国自行设计施工了第一条 22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 传输距离369千米 但已落后世界大概30年 65年过去 从高压到超高压 从超高压到特高压 远距离输电技术突飞猛进 目前最高电压等级已达到 交流1000千伏和直流±1100千伏 单条线路的输电距离更是突破3000千米 相当于乌鲁木齐到南京的直线距离 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对于交流输电,35-220千伏称高压,330-1000千伏为超高压,1000千伏及以上为特高压;对于直流输电,±400-±660千伏为超高压,±800千伏及以上则为特高压。下图为酒泉至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摄影师@刘忠文 铁路和输电两张网络纵横交错 让无论是位于负荷中心 还是地处矿口、港口的火电厂都能共同发力 成为我国电力工业的中流砥柱 然而 尽管火力发电厂的 除尘、脱硫、脱硝技术日益成熟 但化石燃料的消耗、温室气体的排放 让人们不得不继续寻找更为清洁的电力 水电便是其中之一
II 88% 在中国 无论是水力资源的蕴藏总量 还是可开发的装机容量 均稳居世界第一位 如此丰富的水能资源 如此巨大的开发潜力 注定着水力发电在我国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