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遗像 2011年9月10日,江泽民在《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序言一书中提到: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研究和平利用核能。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核禁运。 1966年,一机部调我到新成立的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担任所长。该所负责核工程设备设计研究任务。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我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在短时间内读完了《核反应堆工程》一书,获益不少,加深了对核电这一战略产业的认识。当时这本书只有英文原版,给我增加了一些难度。此书直到1986年才译成中文。 时隔19年,1985年我重返上海工作时,正值上海准备承担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设备设计制造任务。我在市里一次会上明确提出,核电国产化是开发新兴能源的大事,上海一定要干,要为国家多作贡献。后来,上海又承担了秦山二期60万千瓦核电设备设计制造任务。 秦山核电站一、二期项目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管理的压水堆核电站,至今仍在安全运行。之后,我国又从国外引进了二代、三代核电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在已经掌握了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设计、制造、运营、管理技术,成为和平利用核能的大国。我认为,无论建造什么样的核电站,都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确保万无一失,始终把安全保障摆在第一位。 199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大亚湾核电站,并题词“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1991年5月2日,时任核动力院院长钱积惠上书江泽民。他在信中直言国家对核动力基础研究的忽视以及核动力研究基地所面临的困境,并呼吁: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的核大国,作为一个已经拥有核潜艇并还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军用舰船核动力的国家,理应也有能力走自主发展核电的道路。而核电追求国产化目标,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要靠一定的投入形成的,关键是要建设好研究开发基地。 江泽民收到了钱积惠的信,并于当年6月15日对信作出批示:今后我们还是要自己搞核电,设备不能老是买下去,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基础,所提意见是有道理的,望在可能的范围内支持一下核动力骨干实验装置的建设。 此后,国家计委批准对核动力院投资1.8亿元,在成都建设一批军民核动力骨干试验装置,同时依托这个项目实现了核动力院从夹江到成都的搬迁(涉核的部分仍然留在夹江)。这一项目被称为“615工程”。 2004年8月31日上午,江泽民同志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中国核事业50年成就展”。 江泽民指出,50年来,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经过一代又一代核事业战线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中国核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实践证明,中共中央作出发展核事业的战略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中国核事业队伍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和创新能力的队伍。江泽民强调,核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充分认识核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更好地发展中国核事业,以造福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造福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感谢江泽民同志我国核电建设和发展的关怀 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