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能源战略事关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生产布局,影响能源投资决策和管理运行。
能源观察关注国家重要战略,为企业和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现将未来可能影响产业发展的政策分析如下。
从近期政府管理部门对外透露信息看,未来能源发展和改革的战略导向基本明确——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源体制改革是主要内容。
3、重视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不可否认,基于资源禀赋的原因,未来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受到更高重视,国家能源局官员甚至提出,“要把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发展清洁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发电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向。根据国家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新建燃煤机组供电煤耗低于每千瓦时300克标煤,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气机组排放水平,2020年现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供电煤耗降至每千瓦时300克标煤。在最近几年,发电企业环保压力将继续加码,环保投入在政策压力下不得不增加。诸如超超临界发电、大型循环流化床等高效、清洁发电技术也将得到推广和支持。
除此之外,现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洁利用的方式之一,由此实现煤炭由燃料到原料的过渡。受环境保护、水资源约束等限制,国家在煤化工产业发展上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再者受现代煤化工技术所限,煤化工商业化和大规模发展预计短期内不会出现,作为战略补充和技术储备,仍然以稳健的项目示范为主。
4、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仍将大力发展
根据相关规划信息,2020年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5亿千瓦左右。2020年前重点开发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等河流,2020年后重点开发怒江和雅鲁藏布江。
按照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集中送出与就地消纳相结合的原则, 2020年,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亿和1亿千瓦以上。风电价格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由此可以测算,在2020年之前,风电年均新增装机2000万千瓦左右,光伏装机年均1500万千瓦左右。虽然受到弃风、弃光压力,但从资源特征看,“三北”地区仍是未来风电、光伏电站的主要阵地。
随着装机规模的增加,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不仅重视装机规模的增加,而且注重并网消纳能力的提高。为减少可弃风、弃光、弃水问题,未来电源、电网之间的统筹建设将得到重视,尤其是跨区域的电网建设投资仍是重点,以统筹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问题。
尽管国内核电项目审批仍未解禁,但其发展地位不可替代。按照相关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规模达3000万千瓦,但前提是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有研究认为,一个单位核电装机相当于近4个单位风电太阳能;核电装机每减少1000万千瓦,电力系统装机增加约5500万千瓦,系统总成本增加5890亿元。
5、能源体制改革集中在石油和电力领域
当前,我国的能源体制存在自然垄断、行政垄断等问题,市场竞争不充分。在能源价格管理上,政府对石油、天然气、电力存在一定价格管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丧失,资源产品价格发生扭曲。
按照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要求,应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
未来,能源产品价格改革、能源领域垄断改革、能源市场开放、政府职能转变将是体制革命的重点。在能源行业中,电力和油气面临的问题较多,预计将是新一轮体制革命的重点领域。重点需要关注油气矿业权准入改革、民资进入油气领域改革;电网、油气管网建设运营制改革;天然气和电价市场化改革。
在政府监管方式上,改革预计集中在公开审批流程,改变审批方式,约束公权力,变事前审批为事后监管和服务等方面。
原标题:【解读】“十三五”国家重要能源战略及影响(二)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