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议之一,就是进一步引入民资参与水电、核电项目。一时间“民资入核”成为媒体高频词汇,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没有一家媒体能够对“民资如何入核”这一问题做出深入解读。今天我们推荐《中国核工业》杂志在前段时间刊出的文章,此文梳理细致,较为深入,或可解答以上问题。 为推进核电重大专项顺利实施,国家能源局核电司于2014年6月启动了专项2015 年立项课题申报工作。该申报工作将进一步向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倾斜,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核能重大专项。此举再次体现了国家对民企入核的重视程度。 正是在国家政策驱动下,再加上近年来核电良好的发展形势,让民营企业进入核电设备制造领域的热情高涨。2013 年6 月,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四川华都、中科英华、青岛兰石、无锡华尔泰和江苏海狮五家民营企业获得核电设备设计制造资质。尽管获取资质仅仅是民企入核的第一步,但五家民企集中获得资质的情况,在以往并不多见。 时至今日,凭借着经营的灵活性、机制上的优势和更大的科研投入力度,民企已经在核电设备制造的一些领域屡有斩获,例如在配套产品等各项新技术的研发与生产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除此之外,而在核电产业之外的涉核民企更是不胜枚举。 当下民企入核主要形式有三: 一是直接面向核电站的设备供应商,这些民企正告别过去单一卖产品的的单项思维,而是与相关单位或机构一同承担国产化重任,或承担课题,或加入联盟组织,逐渐成为核电站稳定的供应商。 二是完全市场化的涉核领域,如辐射加工领域。这些领域的民企则以其资金足、渠道广、方式方法灵活等优势,技术上依托科研院校,发展上瞄准市场需求,做得风生水起。 三是面向核电站服务的领域,这一领域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集群发展的苗头正渐成气候。曾几何时,核电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但沉淀之后,海盐核电城、广东南沙等地的园区逐渐成熟。园区的带动效应,正使得越来越多外围民企汇集在核电站周围,提供相应的配套产品或服务。 尽管这些现象只是民企入核的冰山一角,但可以肯定的是,民企入核早已推开所谓的玻璃门、弹簧门,并且今后作为的空间还将不断放大。 民企渗入核产业链 在核装备领域,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民企在重型机械行业从冶炼、锻造、热处理到机械加工,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核电设备重型锻件和特殊材料制造业领域,民企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锻造领域,具有万吨以上自由锻造水压机油压机的民营企业已不止一家。如烟台台海玛努尔,2013 年5 月,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锻造主管道这项技术被烟台台海玛努尔一次试制成功。从材料、冶炼、锻造、机加工到弯制和热处理,全流程均一次性试制成功。这种全流程的生产模式和一次性试制成功,国内独此一家。在核电用阀门、管材、焊材、电缆、密封件等领域,民企也在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 在管材领域,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此前在上海举行的核电站蒸发器用690U型管国产化总结会议和样品评审会上,宝银公司和久立特材的690U 型管样品通过评审,标志着我国第三代核电关键部件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有关方面将很快启动690U 型管在国家第三代核电示范工程中的应用。 在核级密封件和电缆领域,宁波天生公司和江苏上上电缆公司引人注目。前者研制的自主知识产权核级石墨密封垫片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是声名鹊起。后者上上电缆,凭借其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成功参与三代AP1000核电建设中。 而在阀门领域,江苏神通公司在核电蝶阀、球阀方面已是炙手可热。 纵观这些民企成功的元素,主动承担国产化重任无疑是其在核领域成功的最佳注脚。在核领域,民企只有一改过去单纯卖产品的单线思维,从国家装备制造业国产化攻关的大局出发,才能有更大的作为空间。比如,大连深蓝泵业公司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已经成为由国家能源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领导的核电国产化团队中的一员,是国家核电国产化的主力供应商之一。 再如大连大高阀门公司,2011
年与国核技签订了爆破阀AP1000 技术转让协议。通过消化、吸收美国西屋及厂家的技术,并与上海核工院等组成研发团队,进行多个课题攻关,同时也获得国家重大专项的资金支持。2013 年,大连大高也拿到了海阳3、4 号机组和CAP1400 石岛湾示范工程1 号机组核电爆破阀国产化的研制采购合同。 与国产化攻关类似的模式是,很多民企在核电的相关联盟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快堆联盟,进而在核领域展露头角。 2013年4月,快堆联盟召开了第三次理事会议,再次批准了7
家单位加入联盟。截止到目前为止,快堆联盟共有会员单位61 家。在民企领域,快堆联盟先后与上海阿波罗、大连博恩坦、烟台玛努尔、宁波国能核科技、江苏银环等签署联合开发合同。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支持下,江苏三得利还成立了国内首家民营核能研究院,专业从事核电用管、量子管通环等项目的应用研究。 市场化突围 在核电领域之外,如核技术应用领域,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主导作用。这是一片带有江湖色彩的核商用领域,民企发展可谓风生水起。 最近的一则消息称,深圳宏商公司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密切配合,用两年时间研制出的“核电站1E 级K1
类电缆热缩套管”,日前通过中核集团组织的部级鉴定。事实上,以深圳宏商公司为代表的一批辐射化工民企,如深圳长园、沃尔核材等民企,一直都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再如大型γ辐照装置领域,民企三强核力更是在今天成为市场上当仁不让的行业龙头之一。 在加速器领域,无锡爱邦公司以加速器为主、装备一体化的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其近10 年销售180 多台的业绩着实让人叹为观止,江苏达胜紧随其后,宁波超能也同样木秀于林;在射线检测层面,清华同方威视等公司已成市场主力。 而从近一段时期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很多民企为代表的一些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初具规模。这些企业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迅速在市场崛起。无锡爱邦收编了上海先锋电机厂的一批加速器专家,在与中科院高能所合作后,成功研制了10MeV、20kW 加速器。该公司的中能加速器已出口。江苏海维科技公司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进行合作,重点开发中、高能工业用电子辐照加速器。江苏达胜与中科院近物所签署了中频高压变压器系列加速器合作协议,重点进行低能强流电子加速器的研制;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了“辐射技术与环境保护联合实验室”,开展污水处理工作。该公司还与IBA 全面合作,共同开发国际市场,IBA 成为达胜电子束加速器的中国以外地区独家分销商,并负责提供安装和支持服务。 在市场机制主导的核技术应用领域,民企异军突起的案例不胜枚举,这些民企大军正主导着未来市场的繁荣与走向。 集群发展渐成气候 在民企入核层面,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集群式发展的苗头。与四川、东北、上海等以国企为主导的装备基地不同,在海盐以及广州的南沙等地,融合国企与民企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正逐渐起势。 海盐中国核电城就颇具代表性。核电关联产业是浙江省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海盐县全面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产业之一。目前,海盐县核电关联产业联盟企业达60多家。 核电关联产业园是海盐中国核电城核电研发和设备生产基地,目前已入住企业16 家。重点在核心设备制造商,核电阀门、机械设备、仪表控制、通用设备及材料等制造企业。园区内主要代表企业有浙江电渣核材公司、华业钢构等企业。而就在不久前,中国核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也相继落户海盐-中国核电城。前者将在工程研究和设计、机械制造、加工维修等方面与核电城开展合作;后者将在海盐设立分支机构和独资公司,生产经营新材料、检测设备、技术服务等项目。 中国核电城的建设,也正在给当地的民企带来积极效应。2013 年3 月,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获国家核安全局生产许可。中达特钢作为海盐县首家取得核级许可证的企业,无疑为该县企业进军核电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而就在不久前,海盐博凡动力装备有限公司通过了法国阿尔斯通和哈尔滨汽轮机厂的联合评审,成为阿尔斯通的GT13E2 型燃汽轮机项目的合格供应商。 依托核电项目建设的优势,广东早就提出“核电与核电产业双轮驱动”思路。目前,广州南沙、深圳龙岗、江门台山三个核电产业园已初具雏形。南沙定位的核电重型装备制造,深圳定位核电科技,台山核电产业园主导产业将向核电辅助设备,如阀门、管道等轻件设备倾斜。 仅以南沙为例,核电装备制造相关企业逐步以广州南沙为中心聚集,广东省内已有16 家企业参与核电站设计、安装和部分设备供应。随着东方电气广州重机的落户,佛山、中山等地一批中小装备制造、机械加工企业列入东方电气集团配套合作企业序列或中广核集团国产化设备辅导企业名录,广东核电关联产业以南沙产业园为核心而形成的整体竞争力正逐步提升。 原标题:民资“入核”诱惑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