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核电站比作一个“巨人”,那么核燃料就是其“食物”,核燃料在反应堆内进行反应迸发出强大的能量,“核巨人”才能把源源不断的电力送到千家万户。
9月初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1号机组157组燃料组件顺利装入反应堆堆芯,这标志着浙江省首个百万核电机组进入带核运行阶段。核电站这个“巨人”是怎么摄食的?如何保证核电站摄食过程的安全?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核运行堆芯燃料处各科室的工作人员,为大家深入解读核电站的“安全饮食”。
“买菜”绝不大意
为了给方家山1号机组准备这份“大餐”,中核运行堆芯燃料处的工作人员在一年前就开始筹划起来。“核燃料组件准备非常谨慎,这次我们选择了包头、宜宾两处生产厂家,为了保证‘食材’正宗,我们还要轮流驻厂监督。”核燃料科的李利刚告诉记者,他去年上半年就在宜宾驻厂监督了一个多月。
带有铀-235的核燃料被烧结成一个个圆柱状的二氧化铀陶瓷芯块,叠装在用锆合金做成的包壳管中,成为一根根细长的燃料棒,这些燃料棒按一定规则组装成一个个燃料组件,这就是李利刚和同事们买来的“食材”。
“核燃料制作工艺复杂,安全要求极高,除了驻厂监督外,我们提前研究制定了监督体系,确定好哪个工序需要现场监督,哪个工序需要厂家提供工艺报告等,把厂家的生产过程变得可控。现在大家都很关注食品安全,为核电站‘买菜’就更要注重安全了,总之核无小事。”李利刚说。
“喂饭”小心翼翼
物理一科科长邹森介绍说,伺候核电站吃下这顿“大餐”也不容易,每一个组件都有精确的安放位置、朝向,在提前准备装料的规程文件时,文件一人编还要三人校。“为了在装料期间实时检测中子基数,防止出现临界状况,就是反应堆意外启动,我们用了4台探测器进行监控,装料过程中主控室、现场、物理人员三方监督。” 原标题:解读核电站的“安全饮食”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