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核电”出海“

发布时间:2014-11-13 14:31    来自: 中国新闻网

1014日,法国巴黎Paris le Bourget 展馆人声鼎沸,首届世界核能展在这里开幕。中国展区内,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展台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目光。这是今年继莫斯科核工展、维也纳展会后,中国自主品牌华龙一号第三次走出去

刚满二十周岁的中广核集团最近动作频频。除了携华龙一号参展之外,当地时间1014日,中广核成为罗马尼亚核电项目的最终投资者,积极推进国家的核电走出去战略。

这离不开中国核电的自主发展。此前,我国核电装备尤其是主设备常受制于人。核电装备的国产化,促进了中国核电近十年间的规模化与批量化发展。从2005年动工的岭澳二期,到后续的红沿河、宁德、阳江、防城港核电站,设备国产化占比越来越高,这不仅为中国三代核电技术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也为中国核电走出去打下了基石。

装备国产化

核电自主一直是中国核电人的夙愿。自主发展核电是核电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而核电装备国产化是基础。

从岭澳核电站二期项目的国产化率64%、宁德项目的80%,再到阳江项目56号机组的85%,这一串国产化率数字变化的背后,是各方付出的巨大努力。

在业内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是,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经连续四年除夕,带着技术骨干和专家,驻守在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下称一重),督战核电装备关键设备的国产化。

据了解,从2005年中广核岭澳二期项目开始,国家能源局不仅对核电项目国产化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也对计划的落实及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从中广核与沈鼓集团签订的第一份核级泵联合研发协议,到与一重、二重、上重签订的主设备大锻件工艺评定协议,再到与相关企业签订的涉及机电仪等方面的联合研发协议、长期供货战略协议等等,国家能源局都参与其中。

这些协议的签订和落实,极大地促进了装备制造企业的崛起。据了解,作为我国第一家核电专业化工程管理公司,中广核工程公司依托18台在建机组逾2000亿总投资的巨大市场,带动了整个产业链5400多家企业共同发展。相关企业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自主创新和大规模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技术能力大幅提高,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电装备制造体系,具备了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的供货能力。

核电装备国产化,从无到有,几乎所有参与其中的企业都有过血泪史。以一重、二重、上重为主的大型重装企业通过在大型铸锻件方面的攻关,从红沿河一期工程开始,大型锻件开始实现国产化突破;以东电、上电、一重、哈电等企业为主的核岛主设备制造企业,在岭澳二期工程实现国产化的经验基础上,设备加工、成型、装配能力全面提升,除部分关键部件外,已经实现全套核岛主设备独立供货任务;以沈鼓、重庆水泵、阿波罗、大连深蓝等企业为代表的核电泵制造企业和以大连大高、中核苏阀、江苏神通为代表的核级阀门企业完成了核级泵阀和重型非核级泵的研发,使核级泵阀国产化率由岭澳一期的4%6%分别提高到75%80%

与此同时,批量化建设20多个核电机组,在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反馈,又为国产化质量的提升带来了重要参考和依据。如今,岭澳二期、红沿河、宁德、阳江等一批核电站的投产和良好运行,又充分验证了国产化质量的可靠性。

成果也是显著的。从目前全球核电发展来看,中国的核电发展是全球最快的,28个在建机组占到了全球在建机组数量的40%。核电行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4月底,全球在建的核反应堆有72个,大部分位于中国与俄罗斯,此外,173个核反应堆待建,309个有建设意向。其中,中国有28个在建、57个待建的核反应堆。

这一切都为中国核电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内市场占比低

尽管如此,核电在国内市场上似乎一直未能打开局面。

从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来说,2001-2013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均较低,最高占比仅为2.3%。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比仍然有望提升。

许多业内人士都曾呼吁这一点。地质矿产部原部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朱训在日前召开的“2014新浪财经能源论坛上就曾表示,核能要用,要安全使用。他说,改革开放以后,自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以来,中国已成功建设了一批核电站,并都在安全有效运行。他认为,实践证明,我国发展核能是可行的,加之近年来地质部门发现了一批中型、大型、特大型铀矿产地,利用核能发展,国内资源条件在不断改善,所以坚持好安全这条红线,加大核电发展力度,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827日主持召开常务会议时表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开工建设一批风电、水电、光伏发电及沿海核电项目;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改革投融资机制,更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新能源行业分析师曾朵红表示,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清洁能源作为能源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依托之一,历经过去两年优化调整,正被寄望成为托起未来经济稳增长的新支点。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强力倒逼能源消费升级换代,清洁能源加快推广应用比以往更加迫切,因此要求开工建设一批风电、水电、光伏发电及沿海核电项目在情理之中。

然而事实却并未按照想象的发展。

根据《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5年核电规划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2020年规划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而中国目前的核电装机容量仅有不到2000万千瓦,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在今明两年启动一批沿海核电项目,否则该目标将难以达到。

目前,有多方消息称,国家能源局可能会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减少5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有分析认为,今年年内启动沿海核电项目希望非常渺茫。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核电的厂家都希望国家在核电政策上的连续性。如果核电政策不连续,容易造成后续项目跟不上,带来产能的浪费,同时还会打消厂家的积极性,对于国产化的攻坚也毫无益处。

在全球范围来看,核能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主要能源,近10多年来,核能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当中已达5%左右,而中国目前仅为0.8%

国内市场暂时按兵不动,中国早已将更多目光转向了国外核电市场。

自主三代核电技术

821日至22日,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牵头,组织包括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和43位院士专家,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进行了评审。

专家组认为,华龙一号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可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国内可以自主出口的核电机型。专家组建议,尽快启动示范工程。

随着华龙一号的诞生,中国的核电自主化开始进入新的走出去的阶段。

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咸春宇日前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华龙一号走出去上具备三大优势: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均衡和产业链的比较优势。

华龙一号从研发工作开始时,就立足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堆型。据咸春宇介绍,比如研发过程中使用的计算软件,虽然国外已有可以买来用的,但技术输出、走出去时可能面临知识产权障碍,因此集团提前策划,在自主研发方面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上一篇:【APEC·清单】2014年APEC会议能源成果下一篇:“非化石能源占比20%”目标:期待核电发力

推荐阅读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8月22日,中核二三召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公司党委书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8月1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海阳辛安核电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2024年8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宋克祥任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8月12日,“廉洁南昌”发布消息称,中国广核新能源控
精彩图片
  •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