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经济萧条,传染病随时爆发,社会动乱频仍,而全世界仍有很多人把核冲突视为人类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你也许会感到奇怪。 他们之所以如此,有很好的理由。想象一下,50百万吨当量的核弹(类似于1961年10月引爆的沙皇炸弹(TsarBomba))能将900公里之外的窗户震碎,产生的蘑菇云可以达到平流层。 核不扩散条约(NuclearNon-ProliferationTreaty,NPT)等全球协议以及冷战结束以来的总体友好氛围也许让你认为这种武器永远不会用于战争。但我们日益认识到,不要高兴得那么早。 过去十年来,考虑风险时的重点从阻止新的国家获得核武器转变为阻止恐怖组织和其他非国家行动方获得核武器(或其关键成分)。 兹事体大,威胁也是实实在在的。核恐怖主义的危险构成了对集体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即使是微量的核材料,也可以伤害数十万计的无辜民众。恐怖网络可以获得材料并组装成核武器,严重破坏全球和平与稳定,可能造成极其巨大的生命和经济破坏。 这就是两年一度的核安全峰会(NuclearSecuritySummit)的主要关注点。核安全峰会始于2010年,有47个国家和三个国际组织参与。但到目前为止核安全峰会一直将其范畴限定在保护核基础设施和材料免受活跃的滥用(activemisuse)。将核安全定义得如此狭窄是值得担忧的。 我们不必奢望触及军备控制、武器销毁和分别不扩散等相关问题。在高度复杂和互联的当今世界中,我们必须全盘考虑所有核威胁。 一个合适的起点是考虑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ComprehensiveNuclear-Test-BanTreaty)是如何有利于核安全的。该条约禁止一切核爆炸,切断了核武器的初次研发和大幅改进之路。在过去15年中,只有一个国家--朝鲜试验了核武器。而这样做也让朝鲜坐实了流氓国家的位子。 核不扩散条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促进了核安全。只有少数国家在核不扩散条约框架外开发核武器,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让核试验的数量从十年平均500起下降到几乎为零。 但仍有八个国家没有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使该条约无法产生效力,其对全球安全的作用也没有纳入核安全峰会的日程。考虑到存在一个技术先进的核查机制,即使是微型地下核试验也可以检测到--美国国务卿克里最近称之为"现代世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一点尤其令人失望。 国际社会没能让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产生效力是原子科学家公报(BulletinofAtomicScientists)标志性的末日钟(DoomsdayClock)仍指向午夜前五分钟——只有冷战高峰时期达到过比现在更接近午夜的程度。但是,尽管显然值得担忧,但也不必失去希望。 下一届核安全峰会将于2016年在美国召开,明年的核不扩散条约评估会议(NPTReviewConference)将是一次机会窗口,世界可以借此找到和安全问题的长期的、包容性的解决之道。在2016年核安全峰会召开之前,我们最需要的是有一套程序促进全面解决核威胁的全球行动,确保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必须为了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实现这一目标,以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增进信任和相互理解--这是让世界免受核威胁的必要条件。扩大我们对这一威胁的认识、摸索全面的核安全方针并不意味着分散措施或失去重点。相反,这意味着小心谨慎,在降低不可想象的情况称为现实的问题上不要将任何重大倡议或有用工具遗漏。 原标题:拉西纳·泽尔博:重启核安全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