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首次测出短寿命核素钴—51质量

发布时间:2014-11-25 10:11 原作者:宋喜群    来自: 光明网

今日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张玉虎研究员团队利用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e,首次测出短寿命核素钴—51质量,该成果619日发表于《物理快报B》。

打开一张核素图,张玉虎对说,自然界存在288核素,理论预言人类可以制造出大约8000种。然而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科学家仅在实验室制造出约2800核素,总共测量了2200核素的质量,因此制造出新的原子核并精确测量它们的质量依然是各国科学家的不懈追求和梦想。

然而,不稳定原子核的质量很难称量,因为它们的重量很轻,寿命也相当短。以钴—51为例,2万亿亿个钴—51比一粒小米还轻,,寿命只有100毫秒,“眨一下眼睛的功夫这个原子核已经死亡十次了。”张玉虎说。

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称量出如此轻的原子核质量,在技术上是一个挑战。首先要有一个高灵敏度的“秤”。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秤”是离子阱,但是对于寿命很短的原子核却无能为力。从2009年开始,近物所的科技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e,制造出了可以测量短寿命原子核质量的“秤”——等时性质量谱仪,其精确度可以达到107

研究人员将镍—58原子核放入加速器,加速到光速的三分之二,打靶(将其敲碎)产生目标核——钴—51并将其引入实验环,测量其循环周期,获取海量数据,再经过一年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了稀有核素的质量。除此之外,研究小组还在极缺(丰)中子区,首次精确测量了16原子核的质量,提高了20多个原子核的质量精度,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物理成果。

张玉虎表示,短寿命放射性原子核的质量在核结构及核天体物理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微观看,在已知原子核质量的前提下,可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提取核内有效相互作用的信息。从宏观看,研究天体环境中化学元素如何产生,需要的最重要知识是不稳定原子核的质量,因此,原子核的质量数据在核天体物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原标题:中科院近代物理所首次测出短寿命核素钴—51质量

上一篇:神秘晶体让ct辐射量减少三分之二下一篇:南大研究团队研制出紫外单光子探测器

推荐阅读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8月22日,中核二三召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公司党委书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8月1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海阳辛安核电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2024年8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宋克祥任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8月12日,“廉洁南昌”发布消息称,中国广核新能源控
精彩图片
  •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