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系列三(全文) ...

发布时间:2014-11-27 16:59    来自: 北极星电力网 

(六)人群健康

卫生计生委加强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印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防控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和《霍乱防治手册》(第6版)等技术方案,指导地方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卫生应急保障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自然灾害卫生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做好高温天气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组织做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和高温天气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在预测分析气候变化对寄生虫病的分布和传播影响的基础上,开展适应政策指标研究,为卫生计生部门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提供依据。气象局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工影响天气消减雾霾领导小组和试验工作组,联合开展飞机和地面人工增雨(雪)作业试验;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实施方案》,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信息联合发布和应急联动机制。

三、低碳发展试点与示范

2013年以来,中国稳步推进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积极组织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开展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交通运输等领域试点示范工作,初步形成了从省区、城市、城镇到园区、社区的全方位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工作格局。

(一)稳步推进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

各试点省区和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增加森林碳汇,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完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取得了积极进展。在第一批“五省八市”中,深圳市率先提出在2017-2020年期间达到碳排放峰值;第二批29个试点省市均明确提出碳排放峰值目标或总量控制目标,北京、镇江等城市探索开展新建项目碳评估制度。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组织开展的2012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试评价考核结果,列入试点的10个省(直辖市)2012年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平均幅度约9.2%,高于全国总体下降幅度,广东、湖北、北京、天津、上海和云南等试点省市超额完成了2012年度及“十二五”累计进度目标,其他试点地区碳强度完成情况也显著好于同类地区。

(二)继续推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截至2013年底,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和天津先后启动了地方碳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2014年第二季度,湖北和重庆相继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地方碳交易试点的运行标志着中国利用市场机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迈出了具有开创性和重要意义的一步,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一项重大的体制创新。试点省市高度重视碳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开展了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制定地方法律法规,确定总量控制目标和覆盖范围,建立温室气体测量、报告和核查(MRV)制度,分配排放配额,建立交易系统和规则,开发注册登记系统,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市场监管体系,进行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初步形成了全面完整的碳交易试点制度框架。通过试点省市的积极探索,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约束力的、由强度目标转换成绝对总量控制目标的、覆盖部分经济部门的“上限-交易(Cap-Trade)”交易和政策体系,建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能力。各试点省市均通过场内交易完成了碳定价,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企业意识有了显著提高。截至2014年10月底,7个试点省市碳交易市场共交易1375万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突破5亿元人民币;配额拍卖合计成交量1521万吨,共获得拍卖收入7.6亿元人民币。

(三)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等试点示范

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201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研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配套政策,选择一批基础好、有特色、代表性强、依法设立的工业园区进行试点建设,推广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园区低碳管理模式,引导和带动工业低碳发展。目前第一批55家园区已经通过评审并正式纳入试点,正积极组织编制试点园区实施方案。

开展低碳社区试点。201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将低碳理念融入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和居民生活之中,探索有效控制城乡社区碳排放的途径,推动城乡社区低碳化发展,研究制定《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和《低碳社区试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低碳社区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积极推动相关法规制度建设。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开展低碳社区试点达到1000个左右,择优建设一批国家级低碳示范社区。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验示范。2013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试验示范的通知》,扎实推进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工作。科技部发布《“十二五”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开展了二氧化碳化工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二氧化碳矿化利用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驱替煤层气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等CCUS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编制发布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指导国内CCUS科研和产业发展。

开展亚太经合组织(APEC)低碳城镇示范。APEC低碳城镇示范项目是中国领导人在APEC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向全球发出的重要倡议,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组织开展APEC低碳示范城镇推广活动,目前共有26个项目入选第一批项目库。

开展低碳交通运输试点。交通运输部继续做好天津、重庆、北京、昆明等26个城市的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组织召开了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进会,指导26个试点城市落实试点实施方案,组织完成了第一批10个试点城市的书面调研总结工作,继续深化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初步提出了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评价考核指标。

四、能力建设

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气候变化相关立法,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研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完善气候变化相关政策体系,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加快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和考核体系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一)推动气候变化相关立法

加快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等应对气候变化立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沟通,加快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在深入开展立法需求调研、总结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实践、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基础上,起草完成了应对气候变化法律框架草案,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规制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省市制定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认监委印发《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低碳产品认证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对各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落实各项任务和措施进行评估。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防御法》立法研究。

(二)加强重大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

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重大战略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制定中国2020年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方案,组织论证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进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支持开展了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总体思路、中国能源低碳发展战略、中国2050年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图以及中国低碳城镇化等重大课题研究,目前已形成系列专题报告和政策建议报告等阶段性成果,完成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总体思路报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决策咨询,围绕“十三五”规划编制、国际谈判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战略研究。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工作。国务院批复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现状、面临的形势及战略要求等内容,提出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明确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等重点任务,并从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完善区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能力建设、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和实施途径,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全国各地区积极开展省级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项减缓和适应任务,目前已经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省级应对气候变化规划。

(三)完善气候变化相关政策体系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多管齐下、科学施策,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坚持用“铁规”和“铁腕”推进节能减排降碳,进一步硬化考核指标、量化工作任务、强化保障措施。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性文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

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加快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科技部会同气象局等部门组织编制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气候变化科研成果;编制发布了《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清单(第一批)》,促进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组织开展《“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落实检查,推动专项规划的执行和落实。环境保护部推动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调控制、生物多样性和水环境质量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出了加强碳捕集利用封存环境管理以及防范页岩气开发中的气候风险的对策建议。国家林业局围绕生态系统碳机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技术开发、碳汇计量监测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气象局继续强化气候变化基础性工作,组织实施“气溶胶-云-辐射反馈及其与亚洲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完成第一轮区域气候变化评估工作。国家海洋局开展了短期气候预测、二氧化碳通量监测和湿地固碳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和交通运输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研究。中科院扎实推进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实施,陆续启动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等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启动“西部行动计划”专项研究。水利部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组织开展了“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水循环的影响机理和水资源安全评估”等10余项水利应对气候变化重大课题研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实施“中国北方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基准线研究项目”。

(五)稳步推进统计核算考核体系建设

完善统计核算体系。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意见》,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方案》,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体系和《应对气候变化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并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的通知》,组织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职责分工,确保数据质量。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建立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送制度,2014年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报告主体、内容、程序及相关保障措施;正式发布化工、水泥、钢铁、有色、电力、航空、陶瓷等10个行业的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推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逐步完善核算核查制度,完成企业碳排放核算工作,规范第三方核查工作。国家林业局初步建成了全国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具备了运用调查实测成果科学测算中国森林碳汇量的能力。

健全评价考核制度。2013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2年度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进行首次试评价考核,进一步加强了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工作的督促指导和政策协调。在认真总结2012年度试评价考核工作的基础上,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修改完善并发布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正式启动对省级人民政府碳强度下降目标的考核评估,督促各地区切实落实碳强度下降目标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

提升排放核算能力。围绕“摸清家底、支撑决策、支持工作”的核心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在国家、地区和企业层面有序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开展第三次国家信息通报编制工作,做好上半年和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完成情况的形势分析和预测,加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碳强度测算能力建设,组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和2010年本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进行评估和验收。

五、全社会广泛参与

2013年以来,通过宣传材料、论坛会议、培训交流等多种途径及媒介,加强对低碳发展的引导,强化对低碳理念的宣传,逐步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低碳发展格局。

(一)政府强化引导

2014年9月,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同志出席了联合国气候峰会并发表讲话,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2013年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围绕首个“全国低碳日”联合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参观气候变化主题展览并给予高度评价。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开展了2014年“全国低碳日”活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气候变化:气候政策的新环境”分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气候变化与未来地球”分论坛等,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国管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开展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共有879家公共机构成为示范单位。各地方政府举办了低碳知识科普大赛、主题展览、低碳案例征集、宣传低碳典型等活动,向全社会倡导低碳消费模式和生产方式,宣传地方低碳政策与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联合国华沙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系列宣传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组织开展“环境与健康宣传周”等活动,提高公众环境与健康意识,增强公众应对极端天气的防护能力。林业局组织开发了两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远程培训课件。气象局组织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宣讲会,并举办了第十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及多期气候预测培训班,拍摄了纪录片《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海洋局建立了“中国海洋与气候变化信息网”,广泛宣传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国家认监委组织制作了公益广告和海报,推广低碳产品认证制度。

上一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系列二(全文) ...下一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4年度报告》系列四(全文) ...

推荐阅读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8月22日,中核二三召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公司党委书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8月1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海阳辛安核电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2024年8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宋克祥任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8月12日,“廉洁南昌”发布消息称,中国广核新能源控
精彩图片
  •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