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苏联、日本三次重大核事故。以极端的方式暴露了核能带来的灾难,且核污染的控制与清理工作到现在不仅没有完成,还在不断挑战着人类工程能力的极限。其实,与极端的偶发事故相比,核能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却是人类面临的更棘手的长期问题。一旦发生战争,即使停止发电,核电站所积累的大量核废料,仍然是恐怖分子极好的攻击目标。目前全世界443座核反应堆已经积累了几十万吨高放射性核废料,其致命的放射性污染可持续该内容从。达10万甚至百万年以上,科学界至今未能找到处理这一污染源的有效。方法。全世界已经确定建设高放射核废料处置场厂址的国家只有芬兰,连一度被美国核电界寄予厚望的美国尤卡山核废料处置库的工程也于2010年正式终止。这意味着,世界上大多数的高放乏燃料还在库中暂时存放,以期待更安全、更能被接受的处理技术和方案出现,再做最终处理。 纪实电影《走向永恒》提醒着人们:“处理核废料的成本有多么高昂”、“核废料为后代造成的隐患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与核泄露造成的即时恐慌相比,核废料则是难以卸掉的危险重负”。瑞典科学家疾呼“核电发展的前提是必须解决好核废料的处理”,英国学者Paul Brown在最近。发表的文章《核废料处理成世界性天价难题》中指出“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建设核电站,但它们都忽视了一个可能遗患无穷的重大问题,过期核电站的关停和核废料的处理。英国20座。核电站因为经济性欠佳或存在安全问题而关闭后,这个问题正变得更加迫切”、“表面看来,某个国家准备上马核电项目的事后,核废料处理问题似乎还很遥远,但是这个问题最终会到来,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一个成熟的清洁。能源技术,不仅要看它能产生多少能源,还要看它产生多少危害人类的废弃物,以及人类将花费多大代价来处理这些废弃物。用这个标准审视,现阶段的核电不仅不是清洁能源,反而是最难该内容从。对付的污染源。核燃料的特殊性导致核电退役周期漫长且成本极其昂贵与常规电站不同,废弃的核电站如果不进行“退役”处理(清除核电站内日积月累下来的具有高放射性的乏燃料),遇到海啸、地震等地质灾害,核电站的核威胁仍在。核电站从停止反应堆到完成“退役”工作,时间跨度可长达10~80年,且退役成本高昂。核电站退役资金占最初投资的10%。~15%,而法国布雷尼力核电站退役金从2001年占最初投资的26%增至2008年的59%,总金额达到了原始预算的。20倍!英国政府为核电站准备的退役金从1970年的200万英镑、1990年的95亿英镑,猛增到2011年的537亿英镑。截至2012年1月,全球共有19个国家的138座核反应堆已被关闭。但到。目前为止,只有17座核反应堆的退役工作彻底完成。而未来10年还将有80个民用核反应堆面临关闭。数目不断增长的到期核反应堆的退役问题,正成为令全世界担忧的问题。 与欧美相比,中国核电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民用核电机组运行时间最长的也仅为20余年,其余大部分机组运行时间才短短几年)。虽然我国核电离“退役”问题较远,但从国外核电退役难度之大、历时之长、成本之高来看,无论是与化石能源、还是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对比,核电都不具备优势。欧美国家实。践已经证明内陆核电运行困难,没有前景部分专家主张在我国大规模发展内陆核电的理由之一是欧美均建设了很多内陆核电站。然而却不知,欧美内陆核电站正面临着水资源困境。 2012年6月4日,欧美科学家联合发表了最新研究报告《核电、火电面临气候变化的风险研究》,指出“在气候变暖趋势下,缺少冷却水正成为欧洲和美国在运核。电站的严重约束。2003—2009年的夏季,欧洲和美国的多个内陆核电厂均出现了因为缺少冷却水而被迫停运的状况”,强调“建设核电等新的热电厂时,选址放在海边是应对气候变暖有效的、重要的策略”。欧洲和美国水量充沛尚且出现如此问题,而我国则是严重缺水国家,问题只会更严重。我国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近些年旱情范围和程度愈发加大。在内陆建设核电站,必须“万无一失”、“绝对可靠”地保证源源不断的冷却水供应(为火力发电站的数倍)。一旦断水,就可能发生福岛那样。的重大核事故,且放射性污染物只能排向附近的江河湖泊,污染关系着几亿人生命安全的水源。在缺水地区,第三代核技术并不比当前依靠电源驱动的第二代核技术更安全。综合以上四个因素,即人类对核电的技术驾驭水平有限、核废料难以处理、核电退役周期长且成本昂贵、国外内陆核电实践已经证明没有前景等因素,核电是既不安全、又不清洁、更不经济的能源,我们在中长期顶层设计考虑“去煤化”问题上是绝不能选择“大力发展核电”的。我们在以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尚有极大潜力亟待挖掘,所以在真正安全、清洁、经济的可再生能源“吃干榨净”之前,我们没有理由让核电“绑架”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更不能“饮鸩止渴”——用危。害更严重、更持久且全世界都没有办法解决的核废料的放射性污染来代替目前的雾霾污染和二氧化碳污染。 原标题:核废料的处理已成为困扰全世界的更棘手的长期问题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