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记者: 请问一下环资司,从去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后,国家发改委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特别是在重大工程推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何炳光: 去年9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统称是“大气十条”,“大气十条”应该说是防治大气污染综合性的政策措施,概括叫“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是压煤,二是控车,三是降尘,四是联防联控。采取经济的、法律的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大气十条发布以后,发改委根据部门的职责,采取了五个方面的重大措施:第一,狠抓节能减排。有五项工作:一是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今明两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了8个方面,30条的政策措施。应当说,从今年的形势来看,节能减排总体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今年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降低了4.6%,是“十二五”以来最好的成效。二是着力推进火电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我们会同环保部、能源局印发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特别是提出对现有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降到310克每度的要求,仅这一项就可以实现1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三是推动机动车的污染防治,会同环保部等12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车油路统筹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案》,用系统的办法推动机动车的污染防治。四是抓好农作物的秸秆综合利用。五是大力推进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这是采取措施的第一方面,就是狠抓节能减排。 何炳光: 第二,推进能源的清洁化,优化能源结构。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这个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推进能源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新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2013年新增的光伏装机容量380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的34%,风电新增161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的46%,优化能源结构对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一是化解过剩产能矛盾,二是推动重点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转移等等,这方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 第四,完善经济政策。特别是在价格政策方面有几项工作:一是完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完善可再生能源价格的政策。三是完善环保电价,落实火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政策。这个政策起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比如通过环保电价政策,促进了燃煤电厂投运的脱硫机组,现在累计达到7.6亿千瓦,占火电总装机的92%以上,这个比例非常高。投运的脱硝机组达到5.9亿千瓦,占火电总装机的68%,这也是这两年来脱硝机组的比例大幅度快速的上升。四是健全排污收费的政策,印发了《关于调整排污费增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5年6月底前将主要污染物的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征收标准以上。 何炳光: 第五,推进重点工程的实施。主要包括,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程,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等。我们测算一下,通过重点工程的实施,到2015年将形成6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今年我们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的实施。其中25亿元支持京津冀及周边以及乌鲁木齐等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同时我们还安排了中央预算内投资113亿元,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应当说,安排这些重点项目,其中就有一个重要考虑,如何吸引和促进社会资本投向环保设施建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谢谢。 中国产业经济新闻记者: 我想提问一下地区司,关于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现在进展如何?明年接下来有什么新的打算?谢谢。 王新怀: 重点流域这一块主要指的是纳入国家重点治理的河流和湖泊等流域。目前,象太湖、三峡库区、辽河、松花江、丹江口、黄河等,共11个流域都在这个范围里。重点流域的水污染治理也是我们国家改善水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相关的重点流域规划,国家从1999年设立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通过安排中央投资,出台污水处理费等政策,带动社会投资,来推进流域的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建设。15年来,已先后安排了2780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总投资约2540多亿元,其中国家层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了706亿元。2014年,国家安排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央预算内投资是55亿元,一共支持了339个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及部分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加上地方和企业的投资,预计今年可以实现投资160多亿元的投资规模,形成污水处理能力450万吨/日。近年来,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逐步建成和效益的发挥,重点流域当中的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善。这里面包括丹江口、太湖、松花江、辽河等等,水质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向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王新怀: 对下一段的工作我们初步的考虑是这样,按照国家即将出台的水污染防治的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多元融资,加快实施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我们将加强对各地重点流域、治污项目的指导和支持,督促地方建立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的项目审批核准“绿色通道”,创新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对符合重点流域相关要求的项目,国家还将继续给予资金支持,进一步推进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项目的建设进度。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 我想问一下经贸司的领导,在当前的形势下,实施粮食仓储建设重大工程有何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引导社会资本参加工程建设?谢谢。 耿书海: 感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你的问题。今年6月,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确定今明两年建设粮食仓储设施1000亿斤,并把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列入了国家重点工程。这个做法主要是这样考虑: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行了十连增,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国际粮价也比较低,国内粮食库存大量增加,仓储能力严重不足。2013年全国粮食产量是1.2万亿斤,商品量大概是7200亿斤,全国粮食仓储的有效仓容是7718亿斤,可用的,就是去掉地区结构不合理的,实际上只有5000多亿斤可以存粮,所以仓容的缺口比较大。而且现在粮食收储设施比较老化,特别是南方现在一下雨,漏雨的比较多,估计现在40%有2000多亿斤是危老仓库,需要改造。所以在这种库存大量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仓储设施有必要加快建设。今年的东北地区仓容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粮食露天存放。这是一方面原因。 二是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民增收,防止农民出现卖粮难。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国家储备调控体系,增加各级政府储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三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也可以拉动投资,稳定经济增长。这是它的重要意义。 耿书海: 我们这一次粮库建设,与之前1998年那一次全额由国家投资建设的方式不同,这一次主要是创新投融资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仓。目前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1000亿斤粮库建设的总体方案,主要是通过两大类、四种方式来做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第一类是通过投资补助,支持中央直属企业和地方政府增加储备来建设一部分仓容,这是用投资补助的方式。 第二类是通过竞争的方式。这里面有三种形式,第一是通过放宽粮食收购政策,给一些大企业政策性粮食收储主体资格来换仓容,由企业来投资建设。第二是通过一些政策性粮食收储主体,比如像中储粮总公司与社会企业签订粮食仓房租赁合同,以合同来换取仓容,就是我给你存粮,你给我建仓,国家可以不花钱。第三是制定严格的准入条件,给一些社会企业政策性粮食的代储资格换取仓容。这样通过各种方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好粮食仓储设施的建设。谢谢。 网易财经记者: 请问费司长,关于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因为也多次强调要向社会资本开放,但是社会资本可能更强调和关注的还是投资的权属以及收益的问题,这可能还需要政府层面出台一些政策性的文件,有没有这方面的部署?谢谢。 费志荣: 关于铁路投融资改革以及整个交通运输投融资改革的相关问题,刚才欧司长在他回答问题的时候,相关的问题也都涉及到了。结合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以及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的要求。我理解在铁路以及整个交通运输领域投融资改革方面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主要措施: 第一,用好发展基金平台,扩大资金来源。今年4月30日,国务院已经批准了设立铁路发展基金,6月27日,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交通运输部也联合印发了《铁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目前铁路总公司已经完成了铁路发展基金公司的筹备工作,铁路基金公司已经挂牌。在刚刚印发的《指导意见》里面也明确提出了在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中,要用好铁路发展基金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扩大基金规模。 费志荣: 第二,开放投资领域,创造平等机会。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这也是《指导意见》里面已经明确写进去的。比如像今年发展改革委审核了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投资总规模达到1930亿元,由16家公司成立蒙西华中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其中铁路总公司以外的社会资本占股比80%,其中民营企业的投资占股比15.5%。这个项目按照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保障投资者权益,将形成铁路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示范项目。 第三,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也就是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规范选择项目合作伙伴,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的公路投融资的模式。在航运方面探索发展“航电结合”的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港口、内河航运设施和枢纽机场、干线机场等建设。 第四,推进综合开发,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利用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政策,以开发收益来支持铁路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以及车辆段上盖进行土地综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们也知道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最近一两年来投资的贡献比例是在降低的,刚才李秘书长也讲到我们会有七大工程的投资,是不是未来意味着我们经济增长又要重回投资主导的模式里?第二个问题,我看到《创新意见》里讲到市政的投资,实际上我们之前在兰州、哈尔滨一些地方有了关于民间资本或者外资进入到水务市场的经验,实际上在这个领域的争论也比较大,我们也担心对价格的影响。不知道这方面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欧鸿: 关于市政基础设施价格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改进市政基础设施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使经营者能够得到合理收益。实行上下游价格调整联动机制,价格调整不到位时,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财政性资金,对企业运营进行合理补偿。市政基础设施价格具体怎么调整、怎么完善,将在下一步贯彻《指导意见》工作中落实。 李朴民: 我来回答你刚才提的第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一个表现就是投资和消费二者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我们现在加快重大工程建设,提出了七个重大工程包,主要目的是补短板、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实施七个重大工程包,它的出发点是从增量的角度来补短板,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这跟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是不矛盾的,特别是投资和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都不矛盾。谢谢。 美国《侨报》记者: 您刚才也提到过近些年推出过很多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意见和政策文件,包括今年看到有媒体报道关于新36条或者其他的鼓励民间投资的文件,想问的是这一次投融资的指导意见与以前的这些政策相比具体做了哪些改变,我指的是打破市场地位和降低准入门槛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变化,能不能解读一下?这里面是否有涉及到外资的部分?谢谢。 欧鸿: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措施,包括民间投资新36条以及各部门出台实施的42项实施细则等。这一次国务院印发的《指导意见》对七个重点领域鼓励社会投资做了一些具体的安排。对于您提到的市场准入方面,《指导意见》对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能源等领域提出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具体举措。比如,《指导意见》提出,在确保具备核电控股资质主体承担核安全责任的前提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核电项目投资,鼓励民间投资进入核电设备研制和核电服务领域,这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谢谢。 李朴民: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采访的申请,我们到时候会进行安排。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实况和文字都是由中国网来进行现场直播的。大家如果想多了解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情况,请大家关注中国网。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结束。谢谢大家。
原标题:发改委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情况发布会(全文)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