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9月9日联合发布的新版铀红皮书,即《2014年铀:资源、生产和需求》数据显示,全球已查明铀资源总量比2011年版红皮书公布的数量增加了7.6%,达到763.52万tU。以2012年全球铀需求水平计算,已查明资源量可满足全球120年的铀需求。此次公布的是第25版铀红皮书。
全景扫描
全球铀资源量
以2012年的全球铀需求水平(6.198万tU)计算,已查明的资源量可满足全球120年的铀需求。
表1列出了2011年和2014年两版红皮书中不同开采成本类别的已查明铀资源量(即合理确定资源量与推断资源量之和)。从表1可以看出,截至2013年1月1日,全球已查明的铀资源总量即开采成本低于260美元/kgU的达到763.52万tU,比2011年1月1日的709.66万tU增长了约7.6%。而低开采成本即开采成本低于40美元/kgU的铀资源总量基本未变,这主要归功于哈萨克斯坦勘探工作的成功开展。增加的铀资源量大部分属于高开采成本的铀资源:开采成本低于260美元/kgU和130美元/ksU的铀资源量分别增长了7.6%和10.8%,但开采成本低于80美元/kgU的铀资源量却降低了36.4%。
应当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增加的资源量,来自于对以前已查明资源的再评估或已知矿床储量的上升,尤其是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捷克、格陵兰岛、哈萨克斯坦和南非的资源评估。
事实上,全球铀资源的地域分布极为不均。例如在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U的铀资源中,共有15个国家的资源量超过了全球总资源量的1%(详见表2)。这15个国家的资源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97%,另外3%的资源分布在另外21个国家中。
此外,还有11.91万tU的铀资源被确定为由企业报告的资源,未被纳入到各国报告的资源总量中。
截至2013年1月1日,全球未查明资源总量为769.77万tU,相对于2011年1月1日的1042.91万tU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没有报告这方面的数据。应当指出的是,一些拥有大量已查明铀资源的铀生产国(例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没有披露本国未查明资源的估算数量。
内容详解 勘探与开发—— 全球加大对铀矿勘探与开发活动的投入
已查明资源量的上升主要归功于全球加大了对铀矿勘探与开发活动的投入。2012年,全球支出达到19.2亿美元,比2010年的实际支出高23%。虽然铀价在过去几年中呈现下降走势,但自2003年以来,铀价在整体上高于此前20年的价格,这促使业界加大了对历史勘探工作显示有前景地区的勘探和开发投入。
在2011年和2012年,由于铀价在整体上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许多铀矿勘探和开发项目放缓了前进的脚步,因此一些国家尤其是一些新进入铀矿开采业的国家的国内铀矿勘探与开发支出出现了下降。但是,由于巴西、中国、埃塞俄比亚、伊朗、哈萨克斯坦、波兰、西班牙、坦桑尼亚、土耳其、乌克兰、美国和赞比亚等国的支出上升,致使全球的铀矿勘探与开发总支出基本持平:2011年总支出为19.5亿美元,2012年为19.2亿美元。
这期间,仅有中国、法国、日本和俄罗斯报告了非国内勘探与开发支出。这四国在2009年的非国内勘探与开发支出为3.71亿美元。
生 产—— 2012年全球铀产量比2010年增长7.6%
2012年,全球铀产量为5.8816万tU,比2010年增长7.6%。这主要得益于哈萨克斯坦的铀产量增长:该国铀产量从2010年的1.7803万tU增长至2012年的2.124万tU,增幅达19%。此外,澳大利亚、巴西、中国、马拉维、纳米比亚、尼日尔、乌克兰和美国的产量在此期间也出现小幅增长。在2011~2012年期间,共有21个国家生产铀,比2010年减少了1个。保加利亚未报告其在铀矿整治工作中回收铀的情况,法国、德国和匈牙利继续在矿山整治工作中回收铀。
展 望—— 全球核电年度铀需求将从2012年的6.198万tU 增加到2035年的7.2万tU或12.2万tU
新版铀红皮书预计,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将从2012年底的372 GWe增长到2035年的400 GWe(低值预测结果)或680 GWe(高值预测结果),增幅分别为7%和82%。全球核电反应堆的年度铀需求也将随之从2012年的6.198万tU增加到2035年的7.2万tU(低值预测结果)或12.2万tU(高值预测结果)。
东亚地区的核电涨幅预计将是最大的,到2035年将建成57~125 GWe的核电装机容量,增幅为65%~150%。其中,欧洲地区非欧盟国家的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20~45 Gwe,增幅为50%~110%;中东、中亚、西亚和东南亚预计也将实现可观的增长;非洲和中、南美洲的增长预计将比较温和;北美和欧盟国家的核电装机容量在低值情景下预计会下降,在高值情景下增幅不超过20%。
但不得不说,由于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这些预测的不确定性也比以往更大。影响未来核电装机容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基荷电力需求、核电的经济竞争力、融资问题、其他发电技术的燃料成本、废物管理策略、公众接受度等。
供需关系—— 如果铀矿开发计划实现,全球铀产量可满足全球 至2032年高值情景需求或至2035年低值情景需求
现有的已查明铀资源可满足全球直至2035年的高值预测需求,并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满足核工业发展的需求。但有一个前提是,业界必须增加投资,以便能及时将资源转变为可供使用的产品。因为一座新铀矿从勘探到开发,再到建成投产,一般需要耗时数年。
2012年,全球铀产量可满足全球反应堆约95%的需求。目前,全球相当部分的铀需求是二次供应源满足的。二次供应源包括过剩的政府和商业储备、武器级高浓铀的稀释、贫铀尾料再浓缩、铀钚循环利用等。
福岛事故沉重打击了世界铀矿业的发展。目前,国际铀市场依然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如果当前处于各种阶段的铀矿开发计划均得以实现,那么全球铀产量可满足全球至2032年的高值情景需求或至2035年的低值情景需求。虽然满足至2035年的高值情景需求仅需要消耗全球已查明铀资源总量的不到40%,但要把这些资源转变为可供使用的产品,业界还需要克服大量的挑战。另外,铀价还需要达到并保持在一定高度,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
美、俄高浓铀稀释协议于2013年结束之后,二次供应量预计会下降。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仍存有大量历史上生产出来的铀,其中一些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进入市场。随着气体扩散技术退出市场,气体离心技术得到广泛使用,以及分离效率更高的下一代铀浓缩技术(例如激光铀浓缩技术)实现商业应用,降低尾料丰度和贫铀尾料再浓缩,将成为一种越来越划算的铀供应源。 原标题:新版铀红皮书显示全球已查明铀资源增加7.6%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