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Thorp后处理厂 英国在役核电机组19台,核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2010年,政府批准新建8台核电机组。英国采用闭式核燃料循环路线,后处理能力不仅满足国内需求,同时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服务。所有核设施由英国核监管署和环保局负责安全监管,核设施退役管理局(NDA)负责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设施的设计和开发工作。NDA制定了核废物处置基本规划,预期在2040年完成历史遗留的中放废物转移至处置区、2075年完成高放与乏燃料的转移;2130年开始接受新核电机组的乏燃料,并于2175年开始对处置设施进行关闭。由于各种不同核计划的实施,包括民用与军用核计划,英国已积累大量放射性废物,并为长期解决核废物管理问题做出了几十年的努力。 作为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的第一步,曾于1994年开展“岩体结构厂址表征”工作,并将选址申请公布于众,广泛征询公众意见。由于当时采用的选址程序以及科学与技术层面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该项申请于1997年被否决。认识到所采用的选址程序不尽合理, 2001年英国政府针对放射性长期安全管理政策进行了评估,随后发起一项“放射性安全管理计划(MRWS)”提请公众咨询,旨在为最终解决放射性长期安全管理问题找到切实可行方案。为重拾公众信心,全过程以科学技术为依据,有计划地按照公开、透明方式进行。根据公共咨询反馈意见,成立了放射性废物管理委员会,作为独立机构负责向政府提出建议、推荐专项可行性方案。2006年7月,该委员会发布了一套完整的推进地质处置计划建议方案,包括中试规模临时贮存设施以及实施研发计划等。 2008年,英国政府发布《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实施框架》白皮书,确定了关于高放废物长期安全管理政策与计划。随后即着手开展永久性地下处置设施工程研究工作。同时,政府邀请相关社区参与选址工作,使适合选址条件的潜在社区有机会更多地了解接受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的利弊关系。截至目前,已有位于英国西北部靠近塞拉菲尔德核设施的社区团体有意对接受该处置设施建议进行研究,并成立了包括一些利益相关方参加的“放射性安全管理计划”合作伙伴组织,拟对建议方案进一步研究后向地方决策机构提出是否继续此项工作的意见;在提交最终意见之前,为了准确把握公众舆情趋势,在当地正在开展一项综合性咨询活动。 为鼓励一些适合并能够满足核设施选址条件的社区或地方政府能够自愿接受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设施建设,英国政府确定采用两项具有吸引力的补偿计划:一是参与计划。在选址过程中,每年向“放射性安全管理计划”合作伙伴组织支付其运转费用,包括相关研究、项目管理、咨询活动以及公众参与费用等,仅在2011年此项经费就支出了120万英镑,此项计划将在选址全过程中持续有效。二是社区受益计划。在选址阶段接近完成,并有相关社区明确有意接受该处置设施时实施。由于选址工作尚未结束,此项计划的具体补偿数额有待确定。目前,经与政府部门协商,放射性安全管理计划合作伙伴组织已制定社区受益原则,目的是使社区了解受益的规模和类型,并能够满足社区期望。这些原则将成为今后各方进一步谈判的基础。 日本 福岛核事故前,日本在运核电机组53台,在建机组3台,核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5%。由核电厂业主组成的核废物管理机构属于非营利性私营实体,负责全国核废物管理工作。日本通产省(现称经产省)设立了两项有关放射性废物管理基金,一项是由核电厂业主负责支付的高放废物基金;另一项是由后处理厂和MOX燃料生产厂业主支付的超铀放射性废物基金。 日本采用闭式循环策略,六所村商用后处理厂尚未建成运营。预计年处理能力800tHM ,其乏燃料水池贮存能力为3000吨; 多数乏燃料运往英国和法国进行后处理。正在建造两处地质处置研究实验室,尚未对长期处置厂址做出选择。为确定潜在的核废物长期地质处置厂址,日本核废物管理机构决定实施公开、透明、自愿的选址策略,并希望地方政府官员首先同意参与选址工作,选址策略还确立了利益补偿计划。2010年8月开始建造的贮存能力为3000吨的乏燃料集中贮存设施由于发生福岛核事故而拖期。目前,尚未对建造乏燃料永久贮存设施的具体进度做出规划。 韩国 在运核电机组23台,在建机组5台;核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7.6%。韩国缺乏铀资源、依赖进口,尚无乏燃料后处理能力,核电机组产生的乏燃料均采用在堆水池储存,在堆贮存空间接近饱和。韩国政府从1983年即开始着手准备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管理对策,并曾在乏燃料集中贮存和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选址方面开展多次尝试。2012年韩国政府表决通过了核废物管理政策方案, 计划在2014年之前广泛征询公众意见,并成立选址委员会;2024年之前完成建造乏燃料集中贮存设施。目前,韩国制定了地方政府、居民自愿申请,体现民主性和公开性以及为当地社区提供财政支持的选址策略,选址工作正在进行。 印度 印度在运核电机组21台,在建机组6台,2013年核电比重为3.5%。印度实施闭式燃料循环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核能发展计划。首先是发展以天然铀为燃料的加压重水堆;第二阶段重点是研发和部署贫化铀-钚增殖堆;第三是发展钍-铀(233U)增殖堆,整个计划实施周期大约50年,计划到2050年核能发电比例占25%。印度拥有29万吨的钍资源,大约占世界总贮量的1/4。在其核电长期规划中,印度将把这些钍资源作为核燃料。 10月末,一份由国家环保部下发的《核动力厂放射性废物最小化(征求意见稿)》下发到有关部门,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核动力厂设计、建造、运行、退役过程中,通过源头控制、再循环再利用、减容和强化管理,使放射性废物产量合理可行、尽量降低。 原标题:主要核电国家乏燃料安全管理策略分析(二)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