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于近期拜访了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以及核能协会的专家,就核电领域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访谈要点总结如下: 1. 三代核电机组预期将有多种技术路线共存。 AP1000机组的优势在于系统内设备大量减少,后续运维方便,且可以模块化施工,利于大规模推广;华龙一号机组优势在于我国具备自主产权,国产化带来的成本较AP1000低。 2. 核电出口前景确定,但仍需时间。我国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和质量与国外暂时仍有差距,且具备出口可能性的 CAP1400和华龙一号两种技术路线都未有建成的示范反应堆。往后看,核电走出国门的确定性较高,一是国内制造产能存在富余,二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本土制造能力将快速成熟,第三建造成本和海外融资能力均领先国际竞争对手,第四,部分发展中国家资源禀赋少,需要中国帮忙建造核电站。 3. 内陆核电站预计在“十三五”启动,但内陆核电站安全性比沿海核电站复杂,需要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预期只能在少数城市开建。 4. 三代核电机组的上网电价暂未核定,但预期会比二代机组高,因为三代机组建造成本高,且有研发费用要消化,安全性更高。核电机组的上网电价不能单纯与煤电机组比较,需要考虑两者的外部排放成本,核电是具备成本竞争力的能源。往后看核电机组的回报率仍然会较高,因为中国政府扶持核电作为基础负荷的清洁能源,且核电运营安全第一位,所以要维持核电公司的稳定回报率。 原标题:电气设备:核电行业专家访谈纪要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