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权威渠道获悉,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即将出现,这意味着万亿核电产业链即将全面启动,相关概念股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投资潜力。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浮现 万亿市场开闸
“始皇尝射大鱼于荣成山,山在邑境内,故命名因之。”荣成,这个多年来靠海产捕捞、养殖在山东半岛兴盛的海滨小城,如今却承担着中国核电版图中的“先锋使命”。
冬日的石岛湾海天一色蓝,“世界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几个大字异常醒目。凛冽的寒风中数台塔吊沿海岸线一字排开,长臂来回挥舞,穿着橘黄色服装的工人正在紧张施工,反应堆厂房已经从地下18米“生长”到地上20米,2017年年底有望发电。而在其不远处的西南方,石岛湾CAP1400示范工程也已经万事俱备只欠“核准”,有望在明年4月正式开工,2019年底发电。
作为集第三、第四代核电技术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化核电基地,华能石岛湾核电厂无疑是中国核电产业走向的“风向标”。不管是高温气冷堆酝酿商业化推广,还是CAP1400的核准在即,都共同指向中国核电技术自主化提速,万亿市场即将开闸,而民资则有望在核电设备制造和研发等环节分羹。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雏形渐显
“我们项目很受世界能源界关注,2012年12月9日开工,总工期是59个月,目前已经过去24个月,土建部分的工作已经完成了2/3,计划明年6月底开始进行核岛的设备安装,到2017年底实现发电。”从2008年项目启动就在此的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石岛湾核电公司”)副总经理张爱军介绍间难掩自豪之情。
按照规划,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装机容量,石岛湾核电基地都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电规划项目。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是“十二五”期间获批的第一个项目,由华能集团、中核建和清华大学分别以47.5%、32.5%、20%的投资比例共同投资建设。一期工程建设1×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于2017年底前投产发电。远期规划容量约800万千瓦,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建设周期15年。
酝酿商业化推广 核电多一种技术路线选择
一直以来,核电站有着“超级印钞机”的美誉。一般来说,一个百万千瓦级的核反应堆,造价约120亿人民币,正常运行一天的收益约为1000万,15年的时间即可收回投资,而一个反应堆的正常寿命为40年左右。
据了解,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工艺、材料研究的相对落后,以及研制费用高、周期长和制造难度大,再加上国外的技术封锁,我国大型锻铸件处于“奇货可居、有钱难买”的局面。为此,华能石岛湾核电公司下大力气推动设备制造单位与国内科研院所通力合作,成立专业攻关小组进行科研攻关,目前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制造工艺已固化,金属堆内构件各壳体已完成组对焊接,填补了我国核电设备制造的众多空白,为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商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未来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艺、建设安装都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下一步将推广的商业化60万高温气冷堆,经济性会更好。”贺云生认为,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具有潜在的经济竞争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使我国后续核电发展多了一种技术路线选择。
万亿市场开闸 民企将可分羹
在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火热建设的同时,同属一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石岛湾大型先进压水堆CAP1400示范工程也已进入核准冲刺阶段。
作为我国自主化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代表,石岛湾CAP1400示范工程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双方各控股建设一台机组,单机容量在150万千瓦。如果建设完成,该示范工程将成为我国自主设计的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项目,也将强劲推动国内核电规模化建设和出口。因为根据当初国核技与西屋签订的引进AP1000技术的合同,国核技开发的非能动大型压水堆功率超过135万千瓦,则表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对第三国出口。
“该项目完全具备开工条件,已经上报国家能源局核准,预计年底或明年初获批。初步计划是明年4月份浇筑第一罐混凝土,2019年底发电。” 张爱军透露说。
据悉,红沿河二期、福清三期也已同期上报。“重启核电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研究准备。”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表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国今明两年可能启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
原标题:万亿核电蓝图呼之欲出 个股有望崛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