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书(右三)和科技人员 王承书(1912年6月~1994年6月),女,湖北武昌人,生于上海。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气体动力学和铀同位素分离专家,她的铀同位素分离工作,为我国铀同位素分离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装料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承书是我国热核聚变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她在从苏联回国的火车上翻译了《雷伍德计划》一书,该书成为我国热核聚变研究的基础教材之一。王承书还带领着北京原子能所筹建的热核聚变研究室的理论队伍奋斗,为我国后来受控热核聚变的持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王承书考上燕京大学物理系,是13名学生中唯一的女生。研究生毕业后她留校任教。1941年她赴美留学,从事气体分子运动论的研究。她发表或与导师合作完成的多篇有关稀薄气体运动力学的论文,处于当时该领域的世界前沿,受到学术界的重视。1956年王承书和丈夫、儿子冲破困难回国。 上世纪60年代末,王承书以国家利益为重,开始从事从未搞过的铀同位素分离工作。她培训和建立了第一代浓缩铀的科研和技术人员队伍,培养了我国铀浓缩事业的第一批理论骨干。王承书指导了一个级联小组,往返于中国第一个铀同位素分离气体扩散工厂(兰州铀浓缩厂)和北京之间,进行了大量计算,为扩散厂“分批启动,一次投产成功”的方案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持。 1964年1月14日,扩散厂高浓缩铀-235产品质量全部达到要求标准,一次投产成功,为提前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装料计划做出了贡献。 王承书也是一位在铀同位素分离气体扩散法、气体分离法和激光分离法等方面都做过工作且都有贡献的科学家。她还担任过大型扩散机的总设计师,为国内核燃料生产提供了重要装备,也把扩散厂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原标题:“两弹一艇”人物谱:王承书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