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来5年,国内核电每年投资额可达700亿元。目前中国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全球首屈一指,中国核工业集团董事长孙勤三年之后再次接受《英才》专访,描述“风口上的核工业”。 在中国核工业迎来60周年华诞之际,核电正在蓄势待发,核电总装机容量将会在未来5年之内增长近200%。在可见的一个时间段内,中国将一直是世界上在建、拟建反应堆数目最多的国家。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中国的核电发展从停滞到重启,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之下,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中国作为传统能源消费的大国,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发展核电是必然选择。 而“一号央企”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作为国内核工业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被外界予以了更多的关注。董事长孙勤再次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对中国核工业的未来发展要比三年前更加笃定:“无论怎样,中国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核工业,要在国际上有话语权。” 国内的核电建设投资已经箭在弦上,而在面向海外时,核电与高铁也被看作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两张“王牌”。就在不久前,高铁列车的制造商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两家企业确定合并。截至本文发稿前,第一份南北车合并草案已出炉。“以往这两家公司在海外竞争太过激烈,合并也是为了减少内耗。”一位大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英才》记者。 这不免让人对核电行业的整合充满期待,核电行业的内耗也使其在出海时苦之久矣。现在技术和品牌统一规划的苗头已经出现。 “华龙一号”于2014年11月3日得到国家能源局的批复,该技术将应用于福建福清的5、6号核电机组。而更多人认为,由中核集团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反应堆技术,将承担中国核电走出去的重任。对核电行业的整合而言,诸多核电领域的“老人”都讳莫如深。 “有些事,并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一位核电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英才》记者,“(各方的观点)听起来都很有道理,牵扯到具体的事大家都有很多各自的想法。” 核电市场化的进程正在加速。中广核集团的核电板块——中广核电力(1816.HK)已经在香港上市,这只被称为中国核电第一股的股票,发行时被超额认购286倍,核电概念之热可见一斑。而中国核电的另外一支重要力量——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核技)正在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推进合并事宜,前者也正在谋求登陆资本市场。 无论是分是合,行业现在已经形成了共识,即发展核电已是大势所趋。核能作为国家的战略产业,孙勤认为核工业的管理体制 “应该体现国家意志。”围绕着这个命题,中核集团在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发展战略上都试图站得离风口更近一些。 “核工业上市要给股民一个交代,要告诉投资人发展空间在哪里。”孙勤始终认为,只有发展前景好的行业,才能够真正吸引到投资人的真金白银,“目前看来,核电的确属于站在风口上的行业。” 相比于传统能源,核电有着很高的利润率。根据券商的分析,2013年核电企业整体毛利率接近40%,核电站的整体投资回报非常高,按照全寿命(60年)计算,核电运营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1%。 根据中核集团所属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核电)及中广核集团所属的中广核电力(1816.HK)招股说明书,2013年两家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51.22亿元和50.71亿元,而总收入分别为180.81亿元和173.65亿元,销售净利润率分别为28.3%和29.2%。 2014年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当前运行装机量约为1778万千瓦),这意味着从2015—2020年之间,装机量将以每年近800万千瓦的速度增长。 但核电投资的增长似乎并不是匀速的。“如果从趋势来看,现在还做不到这么大强度。2016年以后,可能会保持这个强度。每年大概6台机组左右。”孙勤认为这种趋势甚至能延续到2030年。 中国还面临来自节能减排方面的压力。根据中美最近签署的减排协议,中国需在2030年把非化石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最新数据显示,核能占全球发电总量约为15%。2013年时,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核电占总发电量比重超过20%,但中国的占比仅为2.1%。 按照行动计划推算,每年核电的投资总额大概在700亿元人民币左右。孙勤表示,中核集团力争占新增核电机组规模的50%,这对应在每年,就是300多亿元的投资额。由于核电行业投资回报周期长,核电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基本都在70%以上。如何找到投资资金,是核电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上市对于中核集团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如果我们2015年能够上市,能够解决两至三年的资本金需求。”孙勤希望通过上市获得的资金,能使中核集团的核电建设顺利过渡到2016年后高强度的投资时期。此外,中核集团融资渠道还包括发债、产业基金、银行融资等。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