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则消息引人注目。 第一则是1月15日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纪念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对我国核工业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为新形势下我国核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指出,60年来,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另一则是1月23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核安全赫然在列,这也是首次将核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那么,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安全究竟有什么样的内涵和外延呢? 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新的核安全观。环境保护部核安全总工刘华曾发表过署名文章进行解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孙勤也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进行解读。因为各自站的角度不同,两种解读都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观点也截然不同。刘华的解读侧重于核安全监管,即如何加强监管,提高核设施安全水平,预防核事故的发生。孙勤的解读侧重于强调新型核科技工业体系是国家战略核力量的重要体现和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不论核安全是何种定义,可以明确的是,核工业在《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核工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国是核武器国家,我国一贯的核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发展有限的报复打击能力;反对在国家领土外部署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这一政策自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来已经有50年,目前仍然有效地发挥着维护国家安全、慑止核战争的重要作用。可见,发展核工业对于一个核武器国家重要作用就是,持续保持战略核力量的有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工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一点不为过。 其次,核工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核工业与国家安全体系11个领域中的7个有直接关系。核问题是大国外交和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之一,涉及政治安全;核武器涉及军事安全;核电和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涉及经济安全;核事故的危害性涉及社会安全;核科学技术是大国竞争的制高点之一,涉及科技安全;核能是目前减少化石燃料等能源资源使用的唯一选择,涉及资源安全;核安全本身是核工业发展的生命线。 再次,核工业是大国地位的重要保障。中国核工业曾经创造了“两弹一艇”的辉煌成就,成功奠定了我国在世界上核大国的地位。但随着国际核环境的变化,爆发核战争的危险大大降低,美国等核大国开始调整核战略和核力量建设方针,建立攻防兼备、核常一体的战略力量体系,通过模糊核常界线,降低核武器的使用门槛。这种变化导致我国与美国之间的核威慑平衡不断向美国倾斜。同时,我国周边核扩散态势严峻,印度等事实上的核国家并没有满足于仅仅炸响几枚核弹,而是大张旗鼓地建设所谓“三位一体”的核力量,企图凭借核国家的地位,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因此,必须不断发展和壮大我国的核工业,才能确保我国核大国地位,增强我国在全球核事务中的话语权,全方位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安全。 当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示的,“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可以说,核工业正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正是当前核工业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原标题:核工业在《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中的地位和作用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