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以下简称《声明》)。这是3部门联合推动全行业核安全文化培育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我国尚属首次。
2015年,我国多个核电建设项目蓄势待发,《声明》的发布为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指明方向。
为进一步深化对《声明》的理解与认识,记者特邀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主任柴建设,国家核安全局原副局长、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钟万里对《声明》进行详细解读。
倡导质疑精神 形成文化自觉
中国环境报:《声明》的发布为全行业从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指出更具体的方向,但《声明》只是一个总纲性的文件,您认为从业人员在平时的工作细节中应当如何理解、体现、落实核安全文化的内涵?
钟万里: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核安全文化总体特性的表述中,核安全文化特性表现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个人的承诺。以从业人员的角度来看,决策层在整个核设施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安全政策的公布者、管理体制的建立者、人力物力资源的提供者,他们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核安全意识。
决策层首先应该对安全文化问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够对核设施安全文化的推进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同时,决策层应发布安全政策声明,对安全做出切实的承诺,确立核设施致力于达到的安全目标,也是全体员工的行动指南。在所有活动中,决策层应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安全问题上坚持“保守决策”的原则。在生产和计划活动中,安全具有最高优先权,不受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员工层面来看,要落实核安全文化的内涵,首先应该有质疑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方法。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先停下来、想清楚、再行动,事后还要检查。同时,还要培养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尤其是当问题较为复杂且其解决方法需要不同学科的投入时,提倡员工之间的协作。每一个员工应对安全事务始终具有“主人翁”的意识。
柴建设: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核安全文化的内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核安全文化内涵有3个基本要素:一是对核安全的态度,即核安全理念和价值观;二是对核安全的认知,即核安全方面的认识、知识、理论等;三是核安全行为,即对核安全文化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以前对核安全文化内涵强调较多的是态度和行为,对认知强调不够。
从业人员一要从态度、认知和行为3方面来理解和把握核安全文化的内涵,从态度和理念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二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学习相关核安全知识;三要在日常的工作活动行为中处处体现珍惜核安全、维护核安全、敬畏核安全。我想强调的是,态度、认知和行为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是一个整体,良好的核安全文化素养体现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文化自觉。
中国环境报:我们注意到,《声明》把管理层纳入践行核安全文化的主体中,提出“管理层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您认为这对整个核安全文化的宣贯落实有何意义?
钟万里:作为中层干部,管理层通常直接接触并进行最细化的工作安排,比如明确人员的责任分工,安全工作的安排管理,人员资格审查和培训、人员的奖励和惩罚等。因此管理层的以身作则对其下属员工具有最直接的示范作用。
具体来说,管理层不仅要熟知《声明》,并应该有方法动员其下属员工参与安全文化的推进,同时也要了解且避免在组织安全文化的推进过程中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各级管理者要在讲话中经常提及安全,在会议上把安全放在第一项议程,为安全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
柴建设:此次《声明》提出“管理层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既是对核安全文化传统理论的阐述,更对核安全文化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在层级上,管理层承上启下,起着中坚作用;其次,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主要是按照组织的安全政策和目标要求,将核安全管理制度化,具体体现在怎样运作安全管理系统,怎样在组织内保持透明文化的氛围,怎样利用奖惩引导员工的行为,怎样在管理上找到员工做不好事情的原因,怎样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怎样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等。最后,管理层要切实清楚自身的使命和责任,肩负起核安全文化培育和宣贯应承担的重任,务必使核安全文化宣贯取得实效。
鼓励及时报错 建立内部互信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