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中国迄今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负氢离子源设备在广东省顺利进入隧道安装。这台被誉为物质微观结构“显微镜”的设备在安装完成后,将为我国多门学科和行业的基础研究提供支持。日前,国际台记者在“走进中科院”活动中了解到,目前这一设备的安装正顺利进行,将在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并助推地方通过科技创新拉动发展。 散裂中子源是目前世界上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最重要的科学设施之一,能产生强烈的中子束流,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和运动。在科学家眼中,这个设备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对于结构未知的材料,设备产生的中子流能探测出材料结构;对于已知结构的材料,中子流能探测出结构中可能存在的异常。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院士陈和生以锂电池、高铁为例进行了介绍:“我用中子散射的方法,可以研究锂电池的寿命、充电放电过程内部的变化,这个只有散裂中子源才能够做到。还可以探测大工程的试样。比如高铁和飞机的部件的很多问题。这方面最成功的范例就是英国的散裂中子源卢塞夫实验室的曾经解决了德国高铁在十多年前的事故到底什么原因。比如空客380的客机,散裂中子源可以探测材料上的硬力分布,甚至可以实时探测硬力分布。我们国家高铁目前世界上里程最长,其相关研究,还有大飞机等等很多部件研究,我们相信在散裂中子源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为多学科公共平台的大型科研装置,散裂中子源可带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医药、国防科研和新型核能开发等学科发展,广泛服务于工农业生产,作用极其重要。陈和生介绍说,中国于2011年开始建设散裂中子源项目(CSNS),落户广东东莞。目前,这一项目的主装置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工艺设备的预制研究和批量生产也在抓紧进行,预计将于2018年前后建成。项目总指挥陈和生院士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发展中国家首个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将大幅提升中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的水平,缩短中国与世界前沿30年的差距。 “散裂中子源技术非常复杂,造价高,所以散裂中子源目前世界运行的就是英国的卢瑟福散裂中子源、日本原子能机构的散裂中子源、和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的散裂中子源。我们建成以后将是世界第四台散裂中子源,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台散裂中子源。去年欧洲又建设了欧洲的散裂中子源,动工了。这说明散裂中子源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标志之一,对各个领域非常重要。” 据了解,散裂中子源总投资约16.7亿元,是中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科技设施,也是中国在华南地区布局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惠及国内科研机构,也将面向国际开放。由于这一设备落户广东东莞,预计届时会吸引不少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来到地方,科技创新也将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此,陈和生说:“科学院希望在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实例和珠三角地区强劲的经济实力以及对科技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能够促进这个地区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东莞市政府利用他们过去来料加工等赚的钱来支持高技术的发展,把散裂中子源引去,能够凝聚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在中国重要的研究基地和高科技基地转化中心,同时也能成为国际上开放的科学中心。” 原标题: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推进顺利 推动地方迈向科技促发展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