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 (记者 钱瑜 实习记者 石飞月)作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中核集团福清5号核电机组将于今日正式开工,这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核电要实现真正“走出去”,还要面临自身强化设计、技术,对外应对核电垄断大国竞争等多重挑战。 昨日,中核集团宣布,福清5号核电机组今日将正式开工建设。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表示,一台“华龙一号”价值3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出口30万辆小汽车,在其全寿命周期可以创造约1000亿元的收入,目前该机组生产建设已经实现批量化。在业内人士看来,实施“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作用主要是为国内核电出海铺路。 核电出海困难重重,目前中国核电与其他核电垄断大国差异巨大。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数据,美、法、日、俄等几大全球核电强国拥有的机组数量是中国的数倍。虽然中国总的核能发电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前,但核能发电的占比却在全球几乎垫底。今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核电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我国核能发电量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2.68%,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从核电“走出去”战略来说,“华龙一号”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以及核燃料产业发展壮大实现“走出去”都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但该工程变成商业堆还有一段路要走,目前从设计、装备制造以及燃料新元件的使用等方面,还缺乏整体系统的商业化考验。国内三大核电企业应思想统一,合力应对来自欧美和日本核电企业的激烈竞争。 作者:钱瑜 石飞月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