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与中国核安全观 中国核安全观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核安全观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文化精髓,也兼蓄了西方文化中“责、权、利”精神,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核安全文化价值观完全一致。中国核安全观必将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从事核安全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现阶段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核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中国核安全观是“安全第一”在我国核实践中各种有益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核安全的本质规律,对指导核安全工作具有普遍适用性。 核安全文化与中国核安全观的内在联系 中国核安全观是我国核安全文化的高度结晶与凝练,是培育发展核安全文化的指导思想;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是中国核安全观在我国核安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核安全观是核安全文化的旗帜,引领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也是现阶段统领我国核安全工作的行动指南,推动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持续发展。 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八大特性 八大特性的提出依据 《声明》提出了培育和实践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八大特性,即决策层的安全观和承诺,管理层的态度和表率,全员的参与和责任意识,培育学习型组织,构建全面有效的管理体系,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建立对安全问题的质疑、报告和建议反馈机制,创建和谐的公共关系。这八条主要特性在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良好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吸取了国际先进经验。美国核管会《安全文化政策声明》概括的九条核安全文化特质,包括领导层安全价值观、潜在问题的认定和解决、个人责任心、工作过程控制、学习型组织、自由提出安全担忧的氛围、有效的信息交流、互相尊重的工作环境、质疑的工作态度。同时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提出的健康安全文化八条特征包括:核安全人人有责、领导做安全的表率、建立组织内部的高度信任、决策体现安全第一、认识核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培育质疑的态度、倡导学习型组织、评估和监督活动常态化。 《声明》中八大特性的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培育良好核安全文化的执行对象,另一方面是培育核安全文化的内外部环境。培育良好核安全文化的执行对象是核安全文化响应的各层级人员,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个人。前三条特性的内容分别给出了对各层级人员的要求,即:决策层的安全观和承诺、管理层的态度和表率、全员的参与和责任意识。培育核安全文化的内部环境则包括学习型组织、有效管理体系、工作环境以及对安全问题的态度。鼓励质疑态度与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的精神。建立经验反馈机制目的在于减少共因失误。培育核安全文化的外部环境即和谐的公共关系。 八大特性是主要特征,核安全文化的特征却不仅限于此;核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各种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安全文化。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