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放射性石墨废物最小化发展方向 2.1 石墨分类处理处置 国际上不同时期的放射性石墨废物处理处置策略的变化见表5。近10 多年来,人们已经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石墨废物的处理处置问题涉及技术、安全、环境、政策、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因素,仅仅考虑其中一个方面是不充分的。为实现反应堆石墨废物最小化,首先应当在不同情况下采取适当的分类处理处置策略。 2.2 中等深度处置 中等深度处置是指放射性废物处置深度介于近地表处置和地质处置之间的一种处置方式,通常在深度距地表几十米到几百米的水平巷道、筒仓、竖井及钻孔等中等设施中,主要处置的对象为不适合近地表处置的长寿命低中放废物和废放射源等。例如,瑞典SFR 处置场是一个巷道式中等深度处置场,位于波罗的海海底以下60 m 深处;日本Rokkasho处置场是岩洞型中等深度处置场,选择巷道处置方式并拟建于地下50 m ~100 m;韩国Gyeongju场址的竖井式中等深度处置设施距地表约200 m ;美国内华达州钻孔式中等深度处置场位于地下36 m;还有其他形式的处置场,例如位于海底60 m ~100 m 的芬兰OLKILUOTO 竖井式处置库。反应堆石墨废物的特点是潜在危害较小而体积较大,可选择中等深度处置;与近地表处置相比,其人为侵入的风险、生物侵蚀的影响都要低得多;与深地质处置相比,其厂址和地质条件的选择更加灵活、成本也低得多。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