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欧洲将成为中国核电进军高端市场的“敲门砖” 拿下非洲和南美的核电还只是中国核电出海的起步,进军欧洲是中国核电进入发达国家核电市场的一块“敲门砖”。 英国和罗马尼亚也是中国在海外参与投资和建设核电项目的重要市场。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董事长贺禹今年向本报表示,公司已实质进入英国核电新建市场,初步锁定一个参股项目和一个控股项目。其中参股的欣克利角C项目预计2017年左右开工;华龙一号在通过英国通用技术审查后将应用于控股项目建设。 来自英国的官方资料显示,英国未来的电力需求预计将会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英国已经进入大批传统电站退役,新核电项目陆续启动的时期,预计未来十年内还会吸引150亿-170亿英镑的额外投资,为核电投资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在西欧的核电拓展部分得益于西欧国家在低碳化的战略下提升清洁能源比重的产业机会,而罗马尼亚为代表的东欧国家在承担欧盟内部产能转移所带来的能源市场需求则更大。 罗马尼亚经济部能源署官员曾表示,国内的核电容量增长潜力还很大,“未来核电将占国内电力的50%”。目前,罗马尼亚正在运行的两台核电机组提供的电力占国内总电力的18%,但这两个核电还远不能填补罗马尼亚电力未来规划的缺口。 罗马尼亚已经计划重新启动两台因种种原因而停止多年的核电机组,中广核集团成为了罗马尼亚首个新建核电项目的选定投资者,双方还需要进行具体合作的谈判协商。 进军罗马尼亚更大的意义是,有望使中国的核电覆盖以罗马尼亚为核心的多国市场,因为电力已经成为罗马尼亚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 来自欧洲输电网络系统的数据显示,由于整个东欧地区的用电负荷上升,2014年拥有核电优势的罗马尼亚对外出口电力7.28万亿瓦时,同比大增54%。其中12%的电力出口至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匈牙利。 核电出海是带着产业链的联合远航 核电走出去当然不是核电产业本身走出去那么简单。 “通过核电走出去,带动国家的产业链走出去,提升国家的工业水平、制造业水平。”2014年年底,在三亚举行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上,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映坚向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参会者介绍。 陈映坚表示,“中广核走出去,不仅是投资走出去,不仅是获取一些利润,而是要带动我们国家的设备制造业、建筑安装业包括工程管理走出去。” 中核集团就提供了一个案例,一台华龙一号可带动装备制造商、设备供应商价值300亿元人民币的出口,加上燃料供应和技术支持等总计可达千亿。 陈映坚也援引世界核电行业协会的统计数字称,到2030年为止,将新增160台的核电机组,由此新增投资达到1600亿美元。他说,“(我们)要分享国际核电这块市场大蛋糕。” “受到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国内的核电设备出现了严重的过剩”,中国某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一位副总经理对记者说,“这对我们的打击实在太多了”。他希望,核电企业能够走出去国门,从而“捎上我们”把设备卖出去。 据核电设备企业人士介绍,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参与国外项目设备供货的形式大概有三种:一是国内核电公司拿下国外项目,然后国内制造企业分包;二是国内核电公司与制造集团联手拿下国外项目,制造集团企业优先承担制造;三是国外核电公司承担国外项目,将部分设备分包给国内企业。 无论是何种方式,国内企业都可以将核电项目的需求引致到更下游。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在今年的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步,核电主要考虑的是:要整合国内行业优势力量,创新对外合作的模式;加快国内相关工程建设,提高国内核电装备产品的成熟度和竞争力;开拓重点市场,加强与重点目标国的磋商,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根据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现阶段国内将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的国际市场,并针对国际需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设备在境外建设钢铁、建材等领域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2014年,中国已经正式成为“资本输出国”,未来中国还将成为“优势产能输出国”。通过优势产能的“走出去”有助于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促使中国国内相关产业尽快完成转型升级。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