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将是中国核电出海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陈映坚表示,核电走出去路程非常坎坷,难度也非常大。 “中广核开发国际市场2008年就开始,但是中间历经坎坷和不顺”,陈映坚称,核电走出去要联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因为“核电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单凭一家企业很难走出去,很难提出完整的技术方案、项目方案”,所以目前“我们也是利用我们技术服务的优势跟国内外的合作。” 陈映坚的上述观点也获得了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认同。在龙永图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是单打独斗,而应是在更广的舞台上整合全球的资源。 但无论怎么联合,技术都是联合出海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采访的多名核电企业人士认为,核电走出去“最关键的是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技术产品,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随着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这个中国“自己的技术产品”在5月7日正式应用于示范工程的建设当中,将为国内核电走出去提供“才能实现最终目标”的重要基础。 围绕华龙一号,一个沿海上丝绸之路的核电建设畅想也在形成。 中核集团就有一个设想,“华龙一号”核电技术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福建,途经南亚、波斯湾(埃及),最终落地海上丝绸之路终点英国。中核集团认为这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路径和实践。 “但这还是太少了。”中国某核电企业的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在国际上有所表现。而现在正是我们核电走出去的最好时机。”他补充说,核电走出去,中国有资金、人才、管理、基建等优势。 中国目前还处于核电投资的发展阶段,核电走出去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此前表示,中国在国外建设核电站方面缺乏经验,核电技术又是敏感技术,各国对技术要求都非常严格,审批也严格。因此核电走出去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