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还勾画了中国能源结构变化的总图景:2020年前煤炭总量见顶,2025年前煤炭和石油消耗总量见顶,2030年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低碳能源“三匹马”(天然气,核电、水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当中大于35%,2050年,一次能源结构当中低碳能源比重能占比50%。 杜祥琬在最后总结时说,核能发展,从核裂变走向核聚变,这是一个历史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必将使核能成为长期可持续的能源。 声音 对于这场能源革命,必须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发展道路。毋庸置疑,在各类能源类型中,核能是符合诸多限定要求的最优的选择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 核能发展,从核裂变走向核聚变,这是一个历史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必将使核能成为长期可持续的能源。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
杜祥琬 今年我国争取新核准开工核电机组8台左右,以实现2020年在运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总目标。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
刘宝华 逐步成为世界核电产业中心 自从2011年我国暂停建设核电新项目后,核电发展前景不明,一直困扰着我国核能界相关人士。近两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希望推动核电新一轮规模发展,实现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020年)。直到2014年11月《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表,从中似乎可以窥见到我国核电即将重启的一丝曙光。声明提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中提高到20%左右。要实现上述目标,显然就需要大力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非化石能源。 除我国外,目前世界上有14个国家正在建设核电机组,40多个国家正在积极谋划发展核电。其中,“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有核电国家有19个,计划发展核电的国家有25个,规划建设机组140台左右。那么,我国核电下一步发展走势如何?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在此次能源论坛上揭晓了答案:“今年我国争取新核准开工核电机组8台左右,以实现2020年在运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总目标。” 据刘宝华透露,“根据核电技术装备能力及厂址的条件,2030年可以支撑1.5亿到2亿千瓦的核电装机,只要技术成熟,我们的厂址准备是够的。如实现上述目标,可以减少燃煤6亿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二氧化硫4500万吨,氮氧化合物减少排放2300万吨,有力支撑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目标。” 不仅如此,刘宝华还强调,要抓住我国新一阶段核电发展的机遇,加强基础研发和科技创新,打造世界核电发展的产业中心。目前,我国在建的核电规模居世界前列,其中先进的三代机组包括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有9台,不久前,“华龙”示范机组已经开工建设,实现了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跨越。我国核电具备了在更高的起点上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正在建设的高温气冷堆的示范工程,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走在了世界同类技术的前列。国家重大专项支持的CAP1400正在为开工做积极准备,目前总体上进展顺利。小型实验快堆已经并网发电,并达到了满功率。在世界先进的核电技术发展中,我们已经在若干领域处于领先和示范地位,我国核电科技研发、设备制造、设计建设能力正在快速提升,可以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跻身世界核电发展的第一方阵。 刘宝华还表示,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每年生产6到8台套核电设备的能力,基本掌握了三代核电的关键设备生产技术,但还有部分重大关键技术和设备还在持续攻关。 而且,全球发展核电的趋势已经清晰,市场空间十分广阔,核电“走出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外“推介”,尤其是随着“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核电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契机。随着我国核电逐渐步入更安全、更稳妥、更有序的发展阶段,中国将逐步成为世界核电的产业中心,实现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的历史跨越。 保证核安全是核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 核安全,可以说是核能界人士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 其实,一直以来,我国核电发展始终把核安全放在第一位。自秦山核电首台机组投运以来,我国核电在安全体系、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目前在运在建的核电机组一共50台,其中在建27台,运营和建设都保持着良好的记录,运行管理在世界上总体评估处于先进行列。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考察后也认为,中国核电安全运行是有保障的。 然而,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唤醒了社会公众对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回忆。这三次重大事故、三次深刻的教训,让社会公众对于核电的接受度日益成为影响核电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影响着核电站的开工建设。因此,加强社会公众沟通工作,满足对信息的需求,使他们在核安全问题上达成共识,势必对我国今后核能的发展将产生重要意义。 国家能源局对我国核电未来如何发展早已明确了方向。刘宝华说,核电的发展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如履薄冰,一丝不苟,时刻不忘安全,不断改进和提升我们的安全管理系统。要重视四点:一是要科学规划,把握核电发展的节奏,稳妥有序地发展核电。核电发展规模和节奏要与安全保障能力、技术能力、人才储备和综合管理水平相匹配,注重风险管控,防止大起大落,要加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给社会、行业和公众稳定的发展预期,促进各项支撑能力的稳步提升,保障安全平稳地发展。二是要确保设备和工程的质量,要强化设备制造的监督,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合理安排项目的进度,完善工程建设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三是要加强技术改造,持续提升核电安全的水平,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借鉴国内外核电发展的经验教训,实施核电安全的改造,定期实施运行评估,不断提高在运在建核电机组的安全性,并保证运行的安全。四是要深入开展核安全文化的建设,不断强化核安全文化的建设责任,加强公众沟通,增强社会公众对核电发展的信心,并让他们受益,为核电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因此,我国要可持续发展核能,就要秉承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要在安全基础上坚持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把安全第一的方针全面落实到核电规划、选址、设计、建设、运行、退役全过程,从而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