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2015年7月24日5:00,8号台风“维维”在江苏响水登陆,9:00影响连云港,风速超过14米/秒,台风橙色预警!田湾核电站主控变压器损坏!为 应对这次虚拟核事故,6月12日下午3:30,代号TW-2015的江苏省核电站事故场外应急检验性演习在全省多地同步开始,这也是全国首次举行这样的演 习。 应急时间7月24日9:00,省核应急办接田湾核电站报警,立即启动四级响应。一小时后,田湾核电站进入厂房应急状态,省核应急办主任钱国超下令全省核应急组织进入三级响应。11:40,核电站2号机组一回路泄漏扩大,核电站宣布进入场区应急状态! 省核应急办立即向省政府汇报,副省长张雷随即赶到省核应急指挥中心。张雷了解情况后立即宣布省核应急委立即转变为省核应急指挥部,连云港市核应急指挥部转变为省核应急前沿指挥部,全省核应急组织进入二级响应状态。 记者在现场看到,“二级响应”红字定格在LED屏正中。一大两小三块液晶屏滚动更新虚拟紧急情况。左边屏幕是省核应急电子沙盘,右边是连云港市核应急组织、宿迁市核应急办、淮安市民防局、田湾核电站应急组织现场分屏画面,中央大屏显示当前最重要的信息。 核电站应急总指挥通过中央大屏进行现场调度,环境监测组立即调取省环保厅在核电站周边14 个固定环境自动监测站数据。电子沙盘上,电站周边地形地貌、人口等基础数据和应急点位被可视化,辅助指挥决策。9个气象观测站点位数据也迅速展示供决策参 考,各市移动气象台已赶赴现场重点加密观测,掌握最新气象变化趋势。医疗救护和辐射防护组通报,连云港地区存有19万片碘片,按每人每天2片计算,碘片可 以满足应急需求,但若事故扩大,建议向浙江省请求碘片支援。 外围应急工作有序展开。到了下午,情况发生恶化:2号机组安全系统全部失效,堆芯已经部分裸露。核电站总指挥进行预警报告,并召开第二次应急响应会议。根据事故通报、气象条件及辐射监测数据,运用事故后果评价系统计算后,专家组组长李军建议:立即进入一级响应。 隐蔽和撤离安置组称,核电站烟羽将于5小时后释放,首先影响高公岛,建议撤离群众,并演示陆海两种撤离方式,交通保障组通报车辆准备完毕。省核应急前沿指挥部报告,去污洗消、医疗救护特别是辐射损伤救治力量不足,请求支援。 此时,可满足5000人3天基本需求的食物和饮水运至东海体育馆安置点,帐蓬等生活必需品 预计1小时后到。省军区通报,民兵防化营完成集结,建议启动锦屏山洗消中心,开设野战洗消站。南京军区通报,某集团军防化团现已到达灌南境内,预计1小时 后到达连云港。宿迁核应急指挥部出现在大屏,表示2个辐射巡测组,100名公安警力已到达连云港实施支援任务。 公众信息组监控网络舆情发现,一些网站、论坛对事件有不实报道,已对网络谣言进行管控并进行正面引导,并建议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安机关加强对故意散布谣言的人员依法处置。 张雷立即向国家核应急协调委请示进入一级响应。在国家迅速批复我省进入一级响应和召开新闻发布会后,各专业队和支援力量全面展开应急响应行动。随后,各项救援行动进展顺利,高公岛公众已全部撤离至东海安置点,情绪稳定。 次日中午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反应堆转入安全状态,放射性物质停止向环境释放。至下午经过专家评估及上报国家批准,我省终止场外应急,演习结束。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国良介绍,田湾核电站二期3、4号机组2018年建成投入商业运 行后,我省核电装机总量将达到436万千瓦,年上网总量将达到300亿千瓦,约占全省总电量的18%。三、四期5-8号机组正加速推进开工建设。核电有利 于构建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结构,但也意味着核应急任务越来越繁重。 新时期核应急任务更加多样、核应急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省核应急办处长耿跃介绍,虽然 田湾核电站事故发生概率仅为0.0000001%,但有备方能无患。核事故与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有明显不同,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灾难性、持续性的。社会公众 对核事故具有本能的恐惧,核事故一旦发生且处理不当就会对公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严重威胁社会和谐稳定。记者注意到,此次演练中公众信息组占据重要一 环,新闻发布会被多次建议召开以安定民心,网上舆情监控及处理也被多次提及。 演习持续约80分钟。耿跃告诉记者,演习最大亮点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在全国首次采取网上推 演新模式。“既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又实现了演习预期的目标,更实现了组织方法和科技运用上的创新。”演习还首次检验了江苏场外核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的可 靠性、电子沙盘的准确性等。我国首个无核设施市核应急办公室——宿迁市核应急办也参加演习,演练如何驰援事故发生地。 国家核应急办有关负责人许平观看演习后说,这次演习检验了江苏新调整后的核应急预案,一些重点关注的问题得到了落实。“创造性运用核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极大丰富了指挥手段。”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月飞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