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研制了放射性药物,进行“放射性示踪”。郭志辉解释,“放射性示踪”,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在医院听到的“造影”。由于任何一种放射性核素从不稳定到稳定都要经历一个衰变期,不同核素衰变类型不同,有特定的半衰期和衰变能量,因此对于放射性的检测和追踪也较为容易。“X光机、CT、γ相机等医学设施都使用了‘放射性示踪’。”
生产核燃料棒的车间 “我们在医院做胃部造影时,喝下的硫酸钡就属于放射性药物,它在胃部聚集,通过X射线检测就可以判断胃部是否存在病变。此外,进行CT检查前也会服用放射性药品。”郭志辉说。 “放射性示踪”在工业上的应用也很广泛。据介绍,应用放射性核素硫—35做成示踪剂,注入油井,打一些检测井进行检测,就可以知道地下的油水分布情况。 此外,在考古领域,应用放射性核素碳—14测年;在食品工业领域,利用辐照技术为食品保藏与灭菌等,都已经非常普遍。 无处不在的“核辐射” “应用广泛、业绩非凡也意味着核辐射的无处不在。”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河北省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专家周海焕介绍,辐射是一种自然现象,自古以来,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天然辐射的照射中。 据了解,天然辐射的第一类来源是宇宙外层空间发射的α、γ等高能射线,第二类来源是土壤、岩石中含有的铀、钍等放射性物质。这些天然辐射被称为本底辐射。此外,人还自觉地接受着额外的人工辐射,比如坐飞机、去医院做CT检查等。 不仅如此,人体本身也是辐射源,人体内部都有天然性放射性元素钾—40,放射β、γ射线,这些射线一半被人体吸收,一半向外辐射。 周海焕介绍,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有效辐射当量剂量的单位,记作Sv),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能量记为1希沃特。 有数据显示,地球上每人每年平均受到天然辐射的剂量约2.4毫希沃特(1希沃特=1000毫希沃特),受人工放射性核素影响的辐射剂量为0.01毫希沃特。乘飞机每小时辐射量为0.005毫希沃特;每次X光检查的辐射量为0.2—2毫希沃特。如果做胃部造影,喝下硫酸钡后进行透射,所受的辐射剂量为5到15毫希沃特。 “只有过量的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周海焕介绍,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人本体的伤害,比如高强辐射会造成血液病变、皮肤烧伤和致死等;另一种是辐射会造成人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影响下一代健康。 据了解,人体一次受到250毫希沃特以下的核辐射照射不会发生损伤;当剂量在250到500毫希沃特时,可能引起血液变化,但无严重伤害;当剂量超过4000毫希沃特,在没有医学监护的情况下,有50%的死亡率;超过6000毫希沃特时,则可能致命。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