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有效地防止有害辐射?周海焕介绍,在防止辐射方面,应该区分外照射和内照射。 秦山核电站 所谓外照射是指放射性核素在生物体外,使生物受到来自外部射线的照射。对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大人与放射源的距离、缩短在放射性区域停留时间、采用屏蔽技术等,常用的屏蔽材料有混凝土、铁、铅。内照射是指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产生的照射,要减少内照射需要尽量不让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如进入放射性工作区穿特制的连体服,强放射性物质的操作要在热室中进行等。 周海焕介绍,虽然核辐射处处存在,但实际上国内外所发生的放射性伤害,主要是急性的放射性事故。比如放射源被盗、丢失,辐照设备操作失误等。 安全高效的“核电厂” 除了核辐射,核能是人类应用核技术的另一个重点领域。 郭志辉介绍,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一类是裂变能,一类是聚变能,两种类型都会带来巨大的威力。 核能是目前能取代化石燃料的高效、清洁的能源之一。据介绍,1公斤铀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所放出的化学能,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更巨大。 虽然核能效率很高,但人们对核电厂的安全更为关心。 “核燃料铀化合物在链式裂变释放热量的同时,会伴随着中子和α、β和γ射线。”周海焕指出,为了避免辐射伤害,核电厂的关键部位核反应堆内外都建有多重保障系统,包括核燃料元件的包壳、压力容器和安全壳等。 首先是包壳。周海焕说,核燃料被制成颗粒状,封闭填充在包壳内,构成燃料棒。包壳材料要求耐高温高压、耐腐蚀,破损率万分之一。 其次是压力容器。燃料棒密闭后按一定规律排列在一起,构成燃料组件,放在压力容器内。“压力容器是反应堆的心脏,要求强度大、抗腐蚀,保证绝对没有裂缝和泄漏。” 第三重保障体系就是安全壳。保证反应堆在一个密闭的体系里运行,安全壳要求能耐3—4个大气压,能承受飓风、地震和来自内部或外部飞射物与飞机坠落的袭击。 此外,核反应堆内还设有空气净化、喷淋水和消除氢气等系统,能够防止氢气爆炸、阻止放射性核素外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周海焕介绍,核电站对放射性的检测是非常严格的,在核电厂内装有许多监测头,在核电厂外的几千米甚至几十千米范围内,也设有许多辐射监测点。此外,还有检测车、监测船和飞机航测做流动巡回检测,取样分析空气、水、土壤中的放射性浓度,以及粮食、牛奶和海产品中的放射性水平。 辐射是一种自然现象,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天然辐射的照射中 “可以说没有什么物质能够像放射性一样被灵敏地捕捉。放射性一旦超标,仪器会自动报警。”周海焕说。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