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6月18日电】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的核电厂商无法期待国内新建核电站,纷纷通过出口海外寻找活路。将基建出口作为经济增长战略支柱之一的安倍政府也在背后推波助澜,但反对核电的批评意见依旧根深蒂固。中国在核电出口上加强攻势导致竞争日益激烈,能否如愿扩大销路仍是未知数。 日本国内的核电厂商分为三大阵营,分别是与美国通用电气(27.37, 0.33, 1.22%)组建合资公司的日立制作所、收购美国西屋电气的东芝[微博]、与法国阿海珐联手的三菱重工业。如果算上大约500家零件厂商,产业链涉及面十分广阔。 日本政府在2014年4月决定的能源基本计划中,写明“将为世界核能的和平利用做出贡献”。重视由首相亲自展开的首脑推销,经济产业省以“吸取核电事故教训、向世界传播技术”的名义,亮出支持出口的姿态。 依据核电机组数量换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预测截至2030年全球核电设备容量最多将增至350个。其中,包括印度在内的中东及南亚将增至现在的9倍。在印度争夺订单的GE和日立的合资公司以在当地有实际经验为由,认为“开展业务具有优势”。 虽然与海外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日本还是受到土耳其和越南等国政府的青睐。不让事故再次发生的技术能力以及建立防止对方国家转用于军事的机制将是今后需要解决的课题。(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