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工程院对中国内陆核电站厂址进行了调研,论证在安全性上是否符合开工建设的条件,此举被认为是内陆核电放行的前奏。其中,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和江西彭泽这三大内陆核电项目,或成为第一批启动的内陆核电站。 一直以来,核电厂址都是一种稀缺资源。尤其是沿海核电选址,经过多年的开发及当前阶段沿海核电项目的开工建设,其稀缺性愈发明显。因此,各大核电公司将核电选址的目光转向内陆。 值得一提的是,内陆核电能否启动的最大难点不在建设的“硬指标”,而是取决于公众能否接受这一“硬条件”。 内陆核电进入倒计时 中国目前所有的商运核电站都建设在沿海地区。从最南端的海南核电站,到最北端的红沿河核电站,中间的大亚湾、阳江、福清、台山、宁德、秦山、田湾、海阳等核电站无一例外,全部临海而建。 中国工程院院士、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潘自强曾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对电力有着更为旺盛的需求,核电设施就地兴建,有利于减少电力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此外,核电站发电过程中,大量的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排放,需要足够的冷却水来载带。取之不尽的海水,也为水冷却带来便捷,加之核电站所需的大件设备更适合海运运输,最终形成了我国核电站分布于沿海地区的格局。 但是,由于核电站对于地质等外部条件的要求近乎严苛,沿海适合新建的厂址越来越少;加之内陆电力需求的增加,内陆建站似乎不可避免。 从事水利能源相关工作的袁彪(化名)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有消息称,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前,我国湘(桃花江)、鄂(咸宁)、赣(彭泽)三地均有意上马核电站,三家前期投入约一百亿元人民币。谁料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让所有核电项目暂告停滞,“‘十二五’期间不会批准建设”。 袁彪认为,项目搁置带来大量设备闲置、操作员培训费用和利息等资金压力,如仍不能“开工”,投资方以后的损失会更大。“如果拖得太久,会流失大量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人才队伍,这恐怕是最致命的。”袁彪说。 随着“十三五”的临近,加上核电高层的频繁发声,内陆核电开闸重启的脚步似乎渐行渐近。 事实上,以湖南桃花江核电项目为代表的内陆核电,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2014年两会期间该项目曾作为湖南代表团1号提案提出来,今年两会期间相关政要也是四处游说,寻求支持。此后一度传出桃花江项目开工的传闻。袁彪认为,这其实主要是宣传造势作用,以增加“开工”的筹码。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张晓华认为,在休整几年过后重启核电建设,既能够安抚行业情绪、不让之前的投资打水漂,又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不至于出现技术断层和倒退。而随着第三代技术得到充分的验证和发展,根据实际的能源需求考虑是否上马内陆核电,“是一个很好的决定”。 “中国当前的能源背景,决定了中国将成为核电大国。”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郭秋菊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无论你喜不喜欢它,从它能提供稳定能源的方面看,就今天来说我们还没有更好的选择。 “一座百万千瓦电功率的核电厂和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多万吨。”潘自强在其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姜子英合撰的《核电不可忽视的低碳价值》一文中指出,核电链对公众产生的辐射照射约为煤电链的2%、温室气体排放约为煤电链的1%,因此,加快发展核电还是减少我国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现实有效途径。 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息 实际上,要不要在内陆上马核电项目,不同的声音一直存在。在反对者阵营中,不乏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者,有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身份的王亦楠是其中之一。 早在2014年上半年,王亦楠就以《内陆核电不适合我国国情》一文旗帜鲜明地反对我国内陆核电建设,引发巨大关注。3月9日,王亦楠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何祚庥在《人民日报》旗下《中国经济周刊》发表联合署名文章《湘鄂赣三省发展核电的安全风险不容低估》,从安全性角度质疑我国建设内陆核电站的必要性。 王亦楠等人担心:在核泄漏一旦发生的最坏情况下,我们能否应对水源危机、社会稳定危机? 这一认识的潜台词是,发达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仍发生过三里岛、切尔诺贝利、福岛核泄漏这样严重的核事故,中国凭什么敢拍着胸脯保证内陆核电100%不会出现重大核泄漏事件? 有核电从业者称在目前的核电站安全设计条件下,加之多年安全成熟的运行经验,发生类似于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几率极低,“几乎需要陨石坠落撞倒核电站核岛”。尽管有不少核电专家现身说法,也没能扭转公众“别建在我家后院”(Not in my backyard)的态度。 支持者常引用的一组数据是,法国58台在运行的核电机组中,内陆机组占到近70%;美国更是有超过80%的核电机组建设在内陆的河湖地带;乌克兰则是19台机组全部建在内陆。因此认为在内陆建设核电站早有先例,并无不妥和额外的安全隐患。 反对者则认为,尽管美法两国60%以上的核电机组都在内陆地区,但绝不能笼统地因为“欧美都有”就推断出“中国也该有”,而应该具体比较中外内陆核电的厂址条件是否一样以及是否适合建设核电站。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