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金刚石靶丸
近年来,金刚石因其优异的性能,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探索将其应用于制备新型靶丸。美国劳伦斯里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首先以金刚石为材料制备了靶丸,其制备工艺与Be靶丸制备工艺相似,如图1所示,首先将金刚石沉积至Si芯轴上,通过打磨、抛光、切割等工艺得到表层沉积金刚石壳的半球(或表面带孔的球),然后通过蚀刻去除Si芯轴,在填充燃料后再进行装配得到金刚石靶丸。 选用金刚石作为靶丸材料,主要有以下优点:(1)目前,靶丸通常都是多层结构,在点火内爆工程中,当冲击波遇到轻-重物质界面,它的加速度方向由轻物质指向重物质时,该界面将产生瑞利-泰勒不稳定性(R-T不稳定)。而金刚石靶丸对250~300eV 光子的透过率很低,并且相应的Z 值小,从而能有效吸收能量,产生高的烧蚀率,起到降低烧蚀面R-T 不稳定的作用;(2)相对其它靶材,在同一固定靶丸半径情况下,金刚石靶丸能吸收更多的驱动能量。另外由于其硬度极高,能承受充DT气后产生的高压(室温下,DT 气产生约1.013×105KPa的高压);(3)金刚石对紫色到远红外(0.22~20μm)波段的光具有很高的透过率,可以采用光学技术对靶球内的DT 气冻结层进行解冻;(4) 金刚石具有很高的热导率,可以有效降低低温冷冻靶系统的要求。 目前,金刚石靶丸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金刚石硬度过高,表面抛光不容易均匀,内部粗糙度很难达到点火设计要求。因此,美国国家点火过程在2010年的综合点火实验选用Be-Cu而未采用金刚石作为点火攻关的靶丸,主要是考虑到Be-Cu靶丸的加工技术比金刚石靶丸更成熟。 2.5 研究人员采用多种内爆程序,对可能应用于核聚变靶丸的材料体系进行了筛选,一维和二维的LASNEX模拟计算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以纯 (1)由于 从以上分析可知,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