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盖茨身影 不管对核电站的争议如何,现在最新的消息是,超过40家美国民间企业投资了新一波的核能发电厂,总计投资超过13亿美元。 路透社称,相关企业包括五角大楼最大的军火供应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下称“洛马”)及在经济低迷的新泽西州卡姆登市斥资2.6亿美元打造技术校园的CamdenHoltec International。另外,还有盖茨和艾伦资助的部分企业。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披露的相关企业或多或少都与核电有所联系。以洛马为例,早在2010年,国核所属国核自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就与该公司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协议,“双方将采用技术合作方式,联合开发新一代核反应堆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和平台”。据悉,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作为核电站的中枢,是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样地,投资能源产业的想法对于比尔˙盖茨来说,早在2000年就有所“萌发”。2010的一场公开大会上,盖茨宣布,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能源和环境领域,且他还有一个疯狂的想法:利用核废料发电。 当时的能源研究领域,这几乎被当作是天方夜谭。时隔4年,盖茨在2014年末再次谈及这一项目,并向全世界证明他当时并不是信口开河:该项目正在筹备中,一旦建成,发电量可供美国使用800年。 此次,出现在投资名单中也出现了比尔˙盖茨资助的企业——TerraPower。据悉,该公司的创始人是盖茨在微软的同事,前首席技术官Nathan Myhrvold. 目前,国外媒体很期待TerraPower能在上述投资项目中作出贡献。因为,TerraPower带来了一些新技术。据外媒介绍,为了避免钚被剩下,TerraPower设计了一种新型反应堆:铀238的使用比例几乎被提升到100%,仅使用极少量的铀235,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铀238转化为钚,然后作为燃料使用。TerraPower称,这种方式可以被抽象地理解为“引燃一根木炭仅需要比以往少得多的打火机油”。 目的何在 那么,此时这些民企进军核电领域,到底意欲何为? 有观点认为,进军核电是企业自己的行为,“可能与美国的国家政策无关”。比如,有人提到了盖茨的“理想”:清洁能源才是未来美国的希望所在。同时,对于洛马来说,发展核电,能补强除了军工产业之外的业务,还能获得更多国际市场的订单。 但在专家看来,这一切还是基于一个前提——未来的需求。“谁都不能否认核电发展对一个国家的作用。”一位年近7旬、目前仍担任一家核材料公司负责人的老核电工作者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很简单的例子,相比煤炭发电,核电更清洁,也更符合节能减排的需求。相比发电率,一个核电站能满足大面积的区域,且根本不必再去购买电力资源等。更重要的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核电的效益是非常持久的,不会一下子就半途而废。” “站在这个角度,谁都不能否认需求的存在。”这位老核电人告诉记者。 在林伯强看来,存在需求是一个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因素是美国在讲究“能源独立”。“那么,在此情况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格局,肯定是美国乐于看到的。”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因此,核电是一个很好,或者说是一个不得不为之的选择。” 据媒体报道,早在几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在华盛顿乔治敦大学发表能源政策演讲,公布了美国实现“能源独立”的新目标:到2025年之前将原油进口削减1/3。他说:“美国不能在只拥有全球2%油气资源的情况下,继续消耗世界1/4的石油。” 不过,对于这次民间企业的大规模投资的举措,崔新生却认为,美国现在已摆脱了化石能源,“美国作为一个核电领域的后来者,此次可能是想通过和欧洲的博弈,制定这个领域的规则”。 “因为,美国认为自己的趋势就是世界趋势。”崔新生说,“所以,你可以看到,上述披露的企业中,有军火制造商,有科技企业巨头。须知,军火制造商本身就拥有最先进的技术,科技巨头们能把握好未来的趋势。” 存不确定性 对于押注核电产业,Third Way清洁能源项目负责人Josh Freed解释称,投资者们“认识到有竞争力的成本是关键”。 但事实上,不止是民营企业在投资,从美国的现有政策看,其正在不知不觉将核电发展提到比较高的高度。 有消息称,从现阶段美国政府的措施看,核电放在一个“前瞻和战略的位置”,“在2015年制定的未来能源政策上,要求能源部门确定未来能源政策路线图分期计划的背景下,美国核能研究所(NEI)敦促能源部(DOE)制定电力发展长期规划,尤其是核电发展规划”。 NEI负责政策研究的副总裁理查德认为,美国对天然气的依赖日益增强及核电站逐渐进入退役期,可能会对能源和技术的多元化造成不利影响,“核电发展对美国确保能源多元化和低碳排放这两个最高目标至关重要”。 消息还称,美国能源部近期已为68个项目提供了6000万美元的经费用于核能研究和基础设施改进奖项。“我依旧坚信零碳排放的核能未来将在美国能源蓝图中扮演重要角色。”美国能源部部长Ernest Moniz说,“这些资助将为核能相关的科研活动提供基本保障,从而支持美国核能工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但林伯强认为,发展核电始终存在一个大前提——安全。“一旦安全不能保障,这就会对核电发展造成很大不确定性。”林伯强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民企宣布投资13亿美元前,美国刚发生了一次小型的核电站泄漏事故。 今年5月9日,美国纽约州一座核电站发生起火爆炸事故。尽管按官方说辞,“事故很快得到控制,火灾于当地时间7点左右被扑灭,发生事故的反应堆结构未遭破坏,无放射性物质泄漏,整个过程中亦无人员伤亡”,但仍使得媒体开始质疑美国的核能安全状况。在媒体看来,“此类事故近年来在美国屡有发生,也凸显了美国经济仍面临的各种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这一痼疾的困扰。” 更早时,当美国前几年宣布启动弗格特勒核项目时,一个由9个反核组织组成的联盟称,“核管理委员会没有全面考虑新核反应堆将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据悉,他们指责核管理委员会违反了《全国环境保护法》,并计划与其对簿公堂。 该联盟还认为,“自1987年弗格特勒核电站投入建设以来,当地人患癌症的几率就大大升高了。” 除了可能存在的安全“痼疾”,资金是另一个疑问。数据显示,在美国建一座反应堆雏形的成本大约在50亿美元左右,现在这一波投资为13亿美元。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