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0月8日电 (张俊)记者8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获悉,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研制用于ITER中心螺管线圈测试的大型超导馈线系统成功通过运行测试。这标志着中国团队完全自主研发的超导系统的各项关键指标满足“人造太阳”ITER设备要求。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由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等七方共同启动,是当今世界科技界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而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计划。该计划就好比创造出了一个“太阳”,给人类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新能源,因此也俗称“人造太阳”。 该超导系统是为“人造太阳”中的线圈测试提供需要的大电流、深低温冷质和测控信号,承担线圈能量的释放与对低温系统保护控制,并完成对线圈运行的全过程测试和控制,被美方专家称为中心螺管线圈测控的“大脑中枢”。它涉及超导、低温、真空、机械工艺、测控、电源等多学科交叉,在设计计算、制造装配工艺、测控数据、质量安全等方面要求极高。 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专家介绍,该所研究团队了承担该项目的初始概念设计、设计定型、制造集成、出厂测试、系统运输以及在线组装测试支持等全部工程任务,在设计、研制、测试各领域都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超导接头首次采用全新铟片物理结合技术并获得成功,这在国内的大型超导体制造技术中也尚属首次,并可推广应用到其它超导磁体中去。该系统长失超时间超过10分钟也创造了大电流非稳态运行新的安全记录。 中国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参与国之一。该系统的成功研制与测试,标志着中国团队全面掌握了超大电流容量超导馈线系统的设计、研发制造和测试的一整套核心技术。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