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背书 力建样板 在进入英国核电市场的进程中,除了中国企业与法电谈判确定了主体外,中英两国政府间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 2013年底,访华的英国首相卡梅伦代表英国政府明确欢迎中方核电企业在未来控股,并在新的厂址主导开发英国核项目。2014年6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英期间,再次将核电市场开发纳入议题,与卡梅伦见证签署两国《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 中方也让法国政府表明了立场。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访问法国期间,与法国总统奥朗德共同见证了中广核与法电签署《英国新建核电项目工业合作协定》,正式确认中广核将参与法电在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开发及建设,共同推动由中广核牵头的中国核电企业控股开发英国后续新建核电项目。 与此同时,经过两年多马拉松式的谈判,法电与英国政府终于就欣克利角核电站的差价合同达成一致。按照协议,核电站将以每兆瓦时92.5英镑的“协议价”供电,这个价格约为现行批发电价的两倍。由于预料到各界可能会对此发出大量反对声音,双方居然选择在早上六点半来签订合同。 这份“错峰时间”签订的合同为英国未来的用电需求提供了保障,也为中广核参与这个项目扫清了障碍。法电将中广核定位为“战略与产业伙伴”,让其持有欣克利角核电站30%到40%的股份。中广核与法电都希望该项目能成为一个“样板工程”。 一波三折 终见曙光 就在这个项目因中英法三国政府的重视而顺利推进时,变故再次出现。 2014年5月,法电忽然变卦,修改谈判基础,要求中广核加入第三个核项目塞斯维尔核电站的建设,同时在本已谈好的第二个项目布拉德沃核电站厂址转让问题上设置重重障碍。由于双方分歧巨大,中广核被迫暂停谈判,这使得整个英国核电开发陷入僵局。 中断的谈判演变为一场耐心比拼游戏。后来法国隔空提出新条件,称在第三个项目厂址移交给中方的方式上,可以选择法国租借、中方买断的办法。同时法电也放出风声,开始和一家韩国基金洽谈引入战略投资事宜。 对于新的变化,中方分析认为法电在有限时间内不可能引入第三方,这只是后者放出混淆视听的烟雾弹。但中方也认为此次机会难得,希望在少量让步的前提下将其打造成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一个样板工程。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英国人出面了。英国能源大臣戴维7月份访华时建议中方接受法电的要求,参与到塞斯维尔项目的前期开发合作中。不过戴维也提出英法双方约定退出及补偿机制,以此破解中广核与法电的谈判僵局。 在接下来举行的第六次中英财金对话中,英方表示欢迎中国企业积极投资参与建设欣克利角核项目,并逐步更广泛地参与英国新核电项目,包括在符合英国独立监管机构严格标准的条件下主导开发英国其他核电项目并可以采用中国核反应堆技术,即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要想实现海外落地,必须首先通过目标国政府的技术审查。比如在英国需开展通用设计审查,法电的技术历时5年才获通过。据此推算,2017年开工的欣克利角核项目并不可能使用“华龙一号”技术,但中方应力争在布拉德沃核项目,或者至少让“华龙一号”进入塞斯维尔核项目中,这样才真正实现了中国自主先进核电技术在海外市场的落地。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