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广核英国办事处揭牌
几经波折后,中英核电大单终于在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期间签订,作为中方牵头者的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与全球最大核电运营商法国电力集团(EDF)签署了合作开发英国三个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协议签署仅需寥寥数分钟,但这份直到最后关头才露真章的核电协议背后,却是中国核电企业长达数年的磨练。
四年磨一剑
中广核对英国核电市场的垂青由来已久。据《财经国家周刊》报道,早在2011年9月,中广核就曾首次考察英国核电市场,认为英国是一个有潜力可挖但竞争激烈的市场。
想要在老牌玩家云集的英国核电市场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尽管英国拥有颇为辉煌的核能发展历史,但受上世纪80年代以来核电技术路线转变及电力私有化的影响,原有的核电格局几经重组,欧洲其他能源巨头加入,英国政府对行业发展的决策影响削弱。再加上同时期北海油田开发带来的石油盛宴,自1987年唯一一座压水堆开工后,英国近30年来再未新建核电站。
由于设计和机组老化等原因,英国现役核电站年发电量逐渐下降。除上述压水堆外,其余反应堆将在2028年前相继退役。为了弥补未来核电退役带来的能源缺口和实现欧盟的碳减排承诺,英国政府于2008年发布《核能白皮书》,将核电定位为未来国家能源供给的重要支撑,并最终确定八个适宜在2025年前建设新核电项目的厂址。
八个规划厂址中,长期深耕英国市场的EDF Energy(EDF在英全资子公司)拥有五个,德国电力巨头意昂(E.on)和莱茵(RWE)集团合资的英国地平线核电公司拥有两个,还有一个掌握在西班牙电力巨头伊维尔德罗拉(Iberdrola)及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GDF Suez)手中(该项目后被日本东芝控股)。
第一次进场机会很快出现。2012年3月,由于福岛核事故后全球核电业停摆,加之响应德国国内弃核政策,意昂和莱茵集团宣布退出英国核电市场,并公开出售英国地平线核电公司。
关注英国市场已久的中国核电企业立马动身。中广核与多年合作伙伴法国阿海珐集团(AREVA)组成联队,另一家中国核电企业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则与老搭档美国西屋电气联合参与竞购。尔后,日本日立集团也宣布加入竞购。2012年11月,日立联队以远高于市场预期价中标。对于这场角逐,外界曾有过多种解读,包括英国国内对中资企业入主英国核电项目的担忧与质疑、中企出海普遍遭遇的无形障碍等等。对此,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接受《南方能源观察》杂志采访时曾表示,该项目并不是国内企业的问题,而是国资委后来要求两家退出。
尽管不是一宗成功的竞购案例,但携手国际核电巨头进入发达国家核电市场走这一趟,是中国核电企业走出去弥足珍贵的实战经验。通过这次竞标活动,英国政府及业界也有机会关注到中方在核电建设及运营等方面的实力,以及参与英国新建核电站建设的强烈意愿。
正式入场
时隔不久,2013年初,英国森特里克(Centrica)公司受建设时间延后、缺乏核电建设经验及自身资金投入有限等综合影响,决定出售其所持有的NNB公司(EDF控股的英国新建核电公司)的20%股权。在此之前,Centrica与EDF共同持有欣克利角(Hinkley Point)C及塞兹韦尔(Sizewell)C两个新建核电项目,前者的退出,使得法方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新的投资伙伴。
这时候,财力雄厚、迫切想要进入英国市场,且与EDF有着深厚合作基础的中广核自然成为一个理想对象。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算起,两者的合作历程长达30余年。早在2007年11月,中广核与EDF便签署了全球伙伴协议,在联合投资国内外电站及支持、扩大技术合作和联合发展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
从技术契合度上来看,中广核也是法方的不二选择。目前,双方合资的采用法国EPR技术的台山核电站正在建设中。来自中广核的消息显示,台山核电站自2010年开工以来,工程进度、成本各方面控制较好,目前施工进度已经超过此前开工的同类项目成为全球首堆,1号机组已顺利完成核回路冲洗,成为世界首个完成核回路冲洗试验的三代EPR核电机组,计划2016年投入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