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历经四次试验 三代核电AP1000主泵通过审查

发布时间:2015-10-30 10:33    来自: 财新网

华龙一号之外,中国另一三代核电技术有望加速落地。其依托项目——三门核电1号机组前两台主泵将于年底前运抵现场。

【财新网】(记者 鲁晓曦)1029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核技)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柯蒂斯·怀特公司共同宣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反应堆冷却剂屏蔽主泵(下称主泵)最终完成性能试验与试验后检查。国家核安全局组织的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审查认为:AP1000主泵性能满足设计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主泵是指核岛一回路系统中,用于驱动冷却剂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P)内循环流动的泵。它位于核岛心脏部位,是核电运转控制水循环的关键,属于核电站的一级设备,被称为核电机组的心脏

此次最终性能试验验证了主泵可以在AP1000核电站各种运行工况下成功运行1600多个小时,包括600多个启停循环。该项试验和检查由柯蒂斯·怀特公司在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切斯威克电气-机械分部(EMD)工厂内完成。

AP1000核电机组主泵验收原定于3年前完成。多种原因致使计划严重延期。这些原因包括福岛核电事故引发核电安全性重估等。

有业内专家向财新记者表示,这台主泵的(验收)严重拖期,直接影响了全球首台AP1000示范项目——浙江三门1号机投运,也影响了业界和政府对引进三代技术的信心

好在这回完工了,他补充说。

国核技总经理王中堂表示:七年多来,中美两国企业密切合作、努力攻关,在中国国家核安全局和能源局的严格监管和大力支持下,主泵研制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次成功将进一步加快中国AP1000项目的建设进度,有力促进中国先进非能动三代核电的发展

公告显示,三门核电1号机组前两台主泵将于20151231日前运抵现场,支持世界首台AP1000核电机组的安装和调试工作。这次主泵试验一旦完成,将为三门1号机组剩余两台主泵、以及中美另外7台在建AP1000机组主泵的制造与交付吃下定心丸。

AP1000的主泵曾是困扰依托项目最关键的因素。由于技术复杂,其研制和检验过程一波三折。首台AP1000屏蔽主泵于2007-2009年完成制造,至今共经历三次工程耐久试验。在陆续排除轴承部件抗冲击、推力瓦局部疲劳断裂等安全隐患后,终于在今年520日完成试验。

今年616日,国核技曾表示:AP1000核电主泵第三次工程耐久性试验成功,西屋公司和EMD也确认对AP1000主泵的涉及修改有效,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但在之后的拆解过程中发现,主泵叶轮存在非线性显示,这意味着重要部件出现裂纹。接受改进之后,AP1000主泵接受了本次最终性能试验。

2007年成立的国核技,是中国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引进、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作为美国西屋公司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受让方,国核技通过吸收消化,自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是中国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此前,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掌握的三代核电技术包括中核的ACP1000、中广核的ACPR1000和国核技的CAP1400

国家能源局去年8月牵头将中核与中广核的三代核电技术融合形成了华龙一号,已通过国家审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该技术示范机组——福建福清56号机组和广西防城港234号机组进展顺利。

今年6月,国核技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联合重组,组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简称国家电投),为CAP1400技术的正式落地奠定基础。而此次AP1000主泵试验通过更为示范项目——浙江三门1号机组铺平道路。

上一篇:AP1000主泵难题最终攻克 内陆核电或将再进一步下一篇:日本意欲图谋中国核电市场,改变世界核电版图 ...

推荐阅读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8月22日,中核二三召开干部任职宣布大会,公司党委书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8月1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山东海阳辛安核电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2024年8月19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中核集团人事密集调整!涉及江苏核电等!
宋克祥任中核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中广核新能源江西分公司原总经理邓东被查!
8月12日,“廉洁南昌”发布消息称,中国广核新能源控
精彩图片
  • 中核二三领导班子调整
  • 辛安核电项目有进展
  • 定了!中国华能迎新任总经理!
  • 国常会核准5个核电项目,合计11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
  • NuclearNet
  • 扫描二维码加关注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中国核网-核能领域第一垂直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