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西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质工程专业) 法国人一向以浪漫著称,骁勇善战这些词跟法国真的是没是关系。除了拿破仑时期横扫欧陆,其他时候大部分还是扮演挨打的角色吧。一战时期“凡尔登绞肉机”死亡无数,二战坐拥最强陆军却耻辱性的被德军闪击。也许是被打怕了,在战后法国极力发展核武器,争取在装备是弥补战力不足的缺陷。 法国核电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法国的核武器也处于领先地位。 尽管二战前法国在核物理研究上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核武器开发计划却落后于美苏英等国。1945年10月18日,法国建立了原子能委员会(CEA)。1948年12月15日,第一座重水反应堆ZOE达到临界。1949年,CEA开始建造后处理试验设施,并于同年11月20日从ZOE的燃料棒提取出1毫克钚。随后又建造了基于Purex流程的后处理设施,并于1954年提取出1克钚。第一座工业规模的钚生产堆G-1于1956年达到临界,年生产能力为12 kg钚。两座更大的钚生产堆于1959年达到临界。 1954年5月,法国在奠边府战役中失败(哎,叕失败了)。印支半岛的军事失败刺激了法国政府对核武器的兴趣。同年12月26日,法国政府正式批准研制核武器。美国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①中的态度使法国进一步认识到美国不可能为了法国的国家利益而做出牺牲,因此不能相信美国的核保护承诺。1956年11月30日,法国国防部和CEA开始准备核试验。1958年戴高乐将军重掌法国,制定了核武器发展总部署。 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中的Reggane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爆炸当量6-7万吨,试验代号“蓝色跳鼠”(Gerboise Bleue)。跳鼠是一种沙漠啮齿动物,而蓝色是法国国旗的第一个颜色,法国第二次和第三次炸弹分别被命名为“白色跳鼠”和“红色跳鼠”。为了确保核试验成功,法国人使用了过量的钚,因此法国的首次核试验是核国家首次核试验中当量最大的。由于大气层核试验的严重核污染问题,在进行4次核试验后,法国于1961年11月在阿尔及利亚Hoggar核试验场开始进行地下核试验,到1966年2月关闭前共进行了13次地下核试验。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核试验至今仍造成严重核污染 1962年7月阿尔及利亚宣布独立,法国被迫开始修建新的核试验基地。选址在风光秀丽的南太平洋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土阿莫土群岛,包括Mururoa岛试验场和Fangataufa岛试验场,1966年正式启用。从1966年到1975年10年之间,法国在太平洋核试验场进行了46次大气层核试验。之后,法国将其核试验全部转入地下,到1996年宣布暂停核试验前共进行了147次地下核试验。 风光秀南太平洋土阿莫土群岛 法国早期的核武器追求大当量、可靠但保守的设计,这是由于军方希望尽快拿到具有实战性能的武器,对氢弹等更高级的核武器反而兴趣不大。 AN-11是法国的第一种实战核武器,是由幻影4A型轰炸机携带的核航弹,用钚239作装料,重约1500 kg,爆炸当量6万吨。同美国的第一批核武器一样,AN-11是纯裂变核武器,1962年5月首次试验,1963年开始制造,1964年10月服役。1966年7月19日,一架幻影4A轰炸机携带AN-11进行了空投核试验。1967年AN-11开始被其改进型号AN-22替换,当量不变,重量减轻到750 kg,并提高了安全性能。AN-22共制造了约40枚(配给36架幻影4A),一直服役到1988年7月。 幻影4A轰炸机及其携带的AN-22核炸弹 法国第一种导弹核弹头是S2中程地地弹道导弹使用的MR-31弹头,1966年11月进行首次热试验。S2导弹于1965年10月首次试射,1971年8月-1980年服役,共部署了18枚。MR-31也用钚239作装料,重约700 kg,威力约为12万吨。这对于纯裂变武器来说,已达到了威力的极限,而且使用的钚239数量有限、费用昂贵。 为了提高武器的威力,法原子能委员会于1964-1965年开始研制威力更大的裂变武器,这就是用铀235作核装料,添加氘氚助爆物的裂变武器。1965年,法国第一座大型气体扩散厂开始产出浓缩铀,1967年4月产出第一批高浓缩铀。1968年7月到8月,法国进行了3次助爆裂变武器试验。1971年6月,用在M1和M2型潜地弹道导弹上的MR-41弹头完成了最后一次热试验,1972年1月开始服役。MR-41弹头重约700
kg,威力约为50万吨,共制造了约35枚。助爆裂变武器的比威力明显地高于纯裂变武器,但由于使用了氘氚助爆物,需要进行比较繁重和复杂的保养。 为了提高武器的威力,法原子能委员会于1964-1965年开始研制威力更大的裂变武器,这就是用铀235作核装料,添加氘氚助爆物的裂变武器。1965年,法国第一座大型气体扩散厂开始产出浓缩铀,1967年4月产出第一批高浓缩铀。1968年7月到8月,法国进行了3次助爆裂变武器试验。1971年6月,用在M1和M2型潜地弹道导弹上的MR-41弹头完成了最后一次热试验,1972年1月开始服役。MR-41弹头重约700
kg,威力约为50万吨,共制造了约35枚。助爆裂变武器的比威力明显地高于纯裂变武器,但由于使用了氘氚助爆物,需要进行比较繁重和复杂的保养。 法国从1965年开始研制“通用战术核武器”MR-50,1966年7月试验成功,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用于Pluton短程导弹的AN-51核弹头和战术核武器AN-52核炸弹。AN-51是纯裂变武器,重约500 kg,当量10-25 kt,可在距地面300~400米低空爆炸,也可地面爆炸。AN-51于1971年6月进行了首次热试验,1974年5月-1993年服役,共制造了约70枚。AN-52用于幻影3E、美洲虎A战斗机和超军旗攻击机,重455 kg,当量6-25 kt。1972年8月进行了空投核试验,1972-1991年间服役,共制造了80-100枚。 众所周知,法国的氢弹在五个核大国中是最晚试验成功的。戴高乐一直没有对氢弹的研究给予比较高的优先级。直到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法国才意识到不能让中国抢在前面进入氢弹俱乐部。然而,法国人显然低估了中国进步的速度,仍然忙于裂变武器的研制。中国于1965年底在理论上突破了两级热核武器的技术关键,1966年底通过热试验验证了理论方案的正确。而此时法国仍然在错误的技术路线上摸索着氢弹的诀窍。直到1967年4月,法国核武器设计专家Michel
Carayol想出了初级X射线能量输送用于次级热核装料压缩这一关键概念,但当时CEA的高层无法确认这是否是正确的设计思路。1967年6月中国公开宣布氢弹爆炸成功,戴高乐受到很大的刺激,下令加速研究。恰好在这个时候,英国人来帮忙了。同年9月19日,法国驻英国大使馆武官回到巴黎传递他从英国核武器研究机构(AWRE)的副所长William Cook处得到的信息,确认了Carayol的方案才是正确的途径。两天后,法国人决定次年夏天进行一个几百万吨当量的热核装置试验。英国人主动帮助法国的动机不是很清楚。一种说法是换取法国对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支持,不过1967年11月法国还是否决了英国的申请。另一种说法是英国希望增强法国的核力量,以提高西方对抗苏联的资本。美国曾打算用氢弹技术换取在法国布置美国的核武器对付苏联,但是戴高乐不允许法国国内有一颗不属于法国政府控制的核武器,所以谈判失败,美国并没有为法国提供任何帮助。坊间传闻法国氢弹采用的是中国的于敏式结构,是当时中国为了交换常规武器与法国做的大买卖,具体真相不得而知,不过几年之后法国买给中国的核电站技术确实让他们赚了个钵满盆满。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