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颖
南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虽然近年来有因腐败被查的、有卷入论文撤销事件的,但那都是极其个别,院士们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拼搏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994年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 作为核专业的工作者或对核能感兴趣的你,是否听过一些核专业院士的名字却不知他们长什么样子?是否想过认清所有核专业的院士?今天就让我们盘点和图文解析一下那些“核字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们。 一、
院士风采(排名不分先后) 核技术应用专家,1938年出生,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核研院应用核技术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内充气电离室领域主要开创者,为反应堆及用核仪表发展做出贡献。2005年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陈念念 核材料与核燃料专家。1941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同位素分离专业。曾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科技委主任。2005年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
杜祥琬 核武器专家,1938年出生,1959年赴苏联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学习原子能,理论核物理专业。1964年,杜祥琬从苏联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毕业回国,被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参与核武器的研究。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当选俄联邦工程院外籍院士。 4.
胡思得 核武器工程专家,1936年生, 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一直从事并先后参加或主持领导了多项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突破原子弹阶段、氢弹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以及核试验的近区物理测试中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5.
欧阳晓平 脉冲辐射场诊断专家,1961年出生,1983年获得湖南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现湖南科技学院)物理专业学士学位;1989年7月获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实验核物理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7月获复旦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湘潭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6.
潘自强 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专家。1936年出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研究员。提出了“放射性废物管理应以地质处置为中心的观点”,奠定了我国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
彭先觉 原子核物理学专家。1941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对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有突出贡献。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8.
钱绍钧 实验原子核物理学家,1934年出生,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学习俄语一年。1953年因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5年因国家需要又转到技术物理系攻读实验原子核物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研究员。1988年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9.
邱爱慈 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专家。1941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97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曾参加了中国第一台高阻抗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制、改进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总工程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0. 孙玉发 反应堆工程专家。1937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反应堆工程专业。曾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项目副总设计师,副院长。领导和参加完成了多项核电和核动力工程的设计科研项目,对组件热工水力特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数据和验证。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1. 唐西生 核技术应用专家。1938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某研究所研究员。完成了国家和军队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创建和发展了第二炮兵有关新的学科领域。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2. 万元熙 磁约束核聚变专家。1939出生,1964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班。1983 至1985年在美国Texas 大学聚变研究中心工作。长期从事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项目负责人。曾任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所长。现任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3. 夏佳文 加速器物理专家。1964出生,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1990年获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获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业博士学位。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的总工程师兼CSR总体室主任。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学院名誉院长。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4. 徐銤 中国快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7出生,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工程专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快堆首席专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快堆工程部总工程师,国家能源工程快堆工程研发(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5. 叶铭汉 粒子物理学家。1925年出生,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0年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现为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参加中国第一台带电粒子加速器——700千电子伏静电加速器的研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6. 叶奇蓁 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1934年出生,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60年在前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获电力系统专业副博士学位。参加了我国第一座生产堆的设计、调试启动工作。曾任我国生产发电两用堆设计总工程师、中国核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秦山二期工程总设计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7. 于俊崇 核动力专家。1940出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参加了中国第一代压水堆型核动力装置、第一座脉冲反应堆、乏燃料研究堆等工程研制曾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某工程研制总设计师,现任国防某重点工程副总设计师、西南交通大学名誉教授。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8. 赵宪庚 核物理学家。1953出生,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1991年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副部长级)。曾经全面负责我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大型综合实验和数次核材料物性研究精密物理实验的物理设计,负责确立理论方案的技术路线;负责核武器重大项目的理论研究和核试验数据再研究工作。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 周邦新 核材料和核燃料元件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之一。1935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1965年至1967年在英国Newcastle、Cambridge牛津大学进修。现任职于上海大学材料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